浪潮之巅

1.反摩尔定律

一家IT公司在18个月后卖出同样数量的产品,期收入只有原先的50%。即价格会下降一半。技术的迭代,使得原材料价格下跌,但质量上升。大公司为了赶上摩尔定理规定的迭代速度,就会提升量(在当前产品框架下去做优化)。量变会有边界,必须要有质变(新技术)出现。新技术的出现有时恰好在小而新的公司,这就给了他们超车的机会


2.诺威茨定理

一家公司占有了50%的市场份额后便很难继续扩展份额,必须要有新的产品去抢占新的市场。

3.基因决定论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阿里电商做的好,腾讯社交做的好,百度技术控的原因。

你看浪潮之巅的成功企业,前期就是在搭建技术的基础框架,web2.0时代和web3.0时代就有点在挖商业模式的味道。饿了么玩的就是商业模式嘛。只不过现在是技术做精细化运营和深挖用户价值。我怎么提高用户的复购率,缩短思考吃什么的时间,让用户在我的产品体系里付费更多。


如果自己在4年前就看了这本书,可能对互联网的认知就更深一层。技术是基础,从新技术转化为可市场化的产品进而盈利。4年前吴军就提到了Google广告的个性化推荐,和搜索广告盈利模式,厉害啊。

人的消费观念、知识水平、各种偏好基本上都会反应在行为选择上,行为是可以量化的。经历–(眼耳鼻舌身意)–认知模型–(各类感官收集到的数据传输给大脑进行建模输出)–行为

所以,人做出的某个选择一定是来自于大脑对过往行为进行分析后做成的。

比如说,父母认为孩子玩手机是坏事,这是因为他们从电视、身边朋友听到了许多负面消息,他们的大脑就会把"孩子玩手机"打上一个坏标签,就如你在头条上给某一篇文章打上"讨厌"的标签一样,下次再出现这样的事大脑就会输出这个观点,然后说出来。如果给父母制造一些好的经历,那么是不是他们就会认为这是"好的"。

什么是属于自己的认知呢?婴儿出身时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什么?可能只是带了人类基因的一些基本特征罢了。他的认知是通过后面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经历获得的,这些东西会构成他的认知模型,如果以后这个模型没有新的数据输入,那么模型就不会改变。所以,教育其实是一个阴谋,特别是小初中的教育,就是在构造人的认知模型。这类教育类教材多半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如"每当我路过老师的窗前,老师总是在灯前批改我们的作业,老师真辛苦啊"这就用了一个主观色彩。一进学校,家长就说"要听老师的话",所以就有了虐童事件。当然,这要受限于儿童当下的认知能力(大脑发育成熟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帝国的余辉:AT&T AT&T 本来有两次绝佳的发展机遇,2000 年前后的网络革命,和从九十年代中期延续至今的无...
    幻无名阅读 1,441评论 0 1
  • 挑战者:Google 公司 当上世纪90 年代末的互联网大潮席卷硅谷时,还在学校读博士生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
    幻无名阅读 1,179评论 0 1
  • 这本书大概是我从坐火车来成都的时候就开始看了,一直拖到十月底才看完。笔记一直整理到十一月份了。这本书写的很...
    Einstellung阅读 705评论 0 0
  •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要得到什么,这篇文章是我十几年前写的,没什么观点和立意,只是当时想了就写了,...
    黄自立清阅读 401评论 0 5
  • 曾 无病到身 后 堂罗荐陈 经 旬不出门 来 威申庙略 梦 尽落花间 作 凉秋尚嫩 想 望东山岑 业 当白下门 仗...
    你的苒阅读 39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