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第七章有感

《大学》第七章说得是意念真诚,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在教育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能自欺欺人,所有的思想都不能作假,都要发自内心。讨厌,就要像讨厌腐臭气味那样表现出来,喜欢,就要像喜欢美丽一样溢于言表。而品德高尚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特别是独处的时候,都要小心谨慎,

人前装模做样,人后无恶不作,这样的人就是品德低下的人,他们在与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内心是空虚的,是自渐形秽的,于是,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坏心思坏行为,往往自吹自擂。其实,当别人看到他们这个样子的时候,就好像看透了他们,就是看他们已经非常通透了,看穿了他们的心肝内藏,如此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人做再多的掩盖又有什么用。当我们经常读书思考,慢慢就有了分辨的能力,内心的想法一定会表现到自己的外表上来。

原来我的分辨能力早就有了,尽管读了很多次《大学》这本书,但是也没有总结过它的理论知识。分辨好人或者坏人,首先要看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的想法总是第一时间在眼睛上表露出来。最简单的就是婴幼儿的眼睛,都是那么清澈透亮,因为孩子没有杂念。然后就是直视,心里没有其他想法的人,往往在和你谈话时,不时就会和你对视,而那些心怀鬼胎之人,眼神是漂移的,是游离的,他们是不敢跟正派人对视的。

从形体上看,人们往往在不自觉的时候,或者是不经意之间表露出来自己内心的想法。我特别喜欢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猪八戒表露出那可爱的样子,看见美女哈喇子都快流下来了,把手指头放在嘴里,他内心的欲望,表露无遗。

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独处的时候,也必定是小心而谨慎的。这就是有名的“慎独”,要想做到真诚,“慎独”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考验人的。人前人后一个样,这样理解就十分简单了。不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的,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让人失去本心的巨大诱惑。

每次读到这里,总是能想起上学时老师经常说的那句话,好学生就是老师在与老师不在一个样,可真正能做到这样的学生并不多。五年级就是一个分水岭,一到四年级的时候,孩子们都特别听话,我把成绩好的六个单独放在一个房间,其他的孩子放在另一间房间,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会按照我的要求来做。可到了五年级,特别是下半学期,突然感觉不行了。我在这个房间教,另一个房间就开始乱哄哄起来,等回到这个房间,另一个房间的孩子又开始不听话了。到了最后,我果断地把他们又放在了一起,这才改掉了说话的毛病。典型的老师在和老师不在不一样。

上班的时候也是这样,领导经常说“领导在与领导不在一个样”。意思就是在干活时,不管有没有领导监督,都要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完。后来,我根据企业文化搞了一个“要我干变成我要干”的活动,平时对他们进行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的教育,又公布了奖罚制度,大概经过了五六年,才让职工们养成了给自己干工作的好习惯。

在这一章里,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子就说了“有许多眼睛都在看着,有许多手都在指着呢。”这是什么意思呢?“头上三尺有神明”啊!财富重要吧?但是它只能用来装饰房子,而个人的思想品德,却可以修养个人的身心,使我们的心胸更加宽广,使我们的身体舒泰安康。要想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就必须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慎独”的修养也是不断努力的结果。过去我们都学过“掩耳盗铃”的故事,虽然没有更深地学习,但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诸如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事,就是没有品德,最终也是没有办法掩盖的,早晚会东窗事发的。看似自作聪明,其实不过去徒增笑料罢了。

经常能看到书法家写的“慎独”这两个字,这是所有品德高尚的君子所追求的。原来就特别喜欢这两个字,喜欢归喜欢,真的没有想到它就出自《论语》,可见我原来读这本书真是不求甚解,现在才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字的含义。

真诚待人处事,时刻审慎自身的一言一行,这样我们无论干什么,都不会犯错误。这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非常难了,需要我们多读书勤思考,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灵,才能活得像君子那样坦荡潇洒,一身轻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