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伯林把人分为刺猬和狐狸两种,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只知道一件。
狐狸狡猾,一天到晚在刺猬的巢穴四周徘徊,想出各种计策偷袭刺猬,耐心地等待最佳时机。
他行动迅速,皮毛光滑,脚步飞快,阴险狡猾,看上去准是赢家。
刺猬看起来毫不起眼,行动笨拙迟缓,走路摇摇摆摆,一门心思地寻觅食物和照料家园。
狐狸在小路的岔口不动声色的等待着刺猬,刺猬只想自己的事情,一不留神转悠到狐狸的小道上。
“啊,抓住你了”,狐狸暗想着,向前扑去,快如闪电。
小刺猬意识到危险,想着“我们真是冤家路窄,又碰上他了”。他立即蜷缩成一个圆球,浑身的尖刺指向四面八方。
狐狸正向它的猎物扑过去,看见刺猬的防御工事只好停止,悻悻然撤回到森林里,开始密谋新一轮进攻。
刺猬和狐狸之间的战斗每天都以某种形式发生,但不管狐狸比刺猬聪明多少倍,多数时候狐狸还是不能称之为胜利者。
也许大多数聪明人觉得,这则寓言是笨蛋意淫出来聊以自慰的,这可不好说,也许是也许不是,毕竟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以不变应万变”。
再者,马爸爸也说过,“大象不一定踩死蚂蚁,只要你会躲”,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现实世界里多数时候还是狐狸大行其道,刺猬只能躲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无声无息,自生自灭,如果硬要找,德川家康不知算不算一只名垂青史的刺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