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旧时的积怨,造成的伤害太重,化解不了
芈月虽说思想非同于普通深宫妇人,但她亦是俗人,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也有深刻在心底的积怨和仇恨。
母亲向氏屈辱的死,给幼年的芈月造成了一生不可磨灭的阴影。每当芈月在遭遇重大挫折和劫难时,她都会在恍惚中看到母亲。母亲留给她的最后遗言:一不要做媵,二不要嫁入君王家,三不要再嫁!
前两条芈月都违背了,以至于她每次见到母亲,都觉得是自己没听母亲的话,这才导致这样悲惨的境地。
可见母亲的早亡,带给芈月的伤害有多深!正因为不能忘记,才会时时想到为母亲报仇,而这跟芈姝相关。
旧时的积怨,让芈月即使成为秦国太后,也不能以君王博大的胸襟而磨灭,杀掉楚槐王和威后,成为芈月向外扩张的一部分。
芈姝被囚后,自知大势已去,再无力回天了,但是她没想到自己会不得不死,像曾经的向氏那样,因为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再活下去的必要了。
威后的处处针对,以及楚怀王辱母的刻骨仇恨,芈姝化解不了,即使知道还要以大局为重,也还要将此作为重点部分设计。芈姝即使想苟活于世,都是不行的。这种宿命,让芈姝无颜苟活,活着只能是心碎,只有死亡能解脱一切。
这是和芈月决裂后,芈姝一个宿命性的失败!
(5)魏夫人的离间计,芈姝一叶障目失去芈月的帮助
芈姝未入秦宫,在路上就已经遭秦宫中的魏夫人算计:下毒、劫杀,每一个都是要芈姝的命。她和芈姝是秦宫中的两只蛐蛐,不斗都不行,势必鱼死网破,相恨相杀!
魏夫人用离间计离掉了芈月芈姝的姐妹情深。芈月深受秦王的宠爱,本身就是招致后宫女人嫉妒的风口,魏夫人只不过是再添一把柴,让芈姝的妒忌之火着得更旺一些罢了。
芈月对此看得清楚明白,但芈姝却被一叶障目,轻易就进了魏夫人的算计中。她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也不曾深刻分析自己的不足。
如果她不是王后,不是秦王对魏夫人的敲打和斥责,芈姝可能早就失去后位了。芈月虽只是八子位分,却并不计较,精力放在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上,思想和灵魂能与秦王对话。而芈姝呢,对魏夫人的算计已经是疲于应付了,再加上宫中俗事的繁杂,她想提升自己都是一只空话,并且屡次着了魏夫人的道,放大自己的蠢相,被秦王评价:一蠢,再蠢!
芈姝没有容人的气魄和胸襟,不懂芈月的那套“要得之,先予之”的实用道理,事事以自己为主,在芈月面前端足了王后的架子,可是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没有才能的匹配,纵然是位分再高,也只会被有心人利用,被秦王看不起,瞧不上!
虽然芈姝为博得君心,进行了一系列的猜度和迎合,但那只是短时间的一两次,久了,愚蠢自会暴露,更被瞧不到眼里。
芈姝最后是以一杯毒酒,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原著中讲:她十六年的公主,十四年的王后,五年的母后,她是天之骄女……
以她的聪明才智,本应该嫁于头等公侯人家,为正室夫人,生嫡子,继夫位,安安稳稳地过一生,但她选择了秦王赢驷,选择了做赢驷的王后,同时也选择了在后宫中你死我活的争斗,选择了为嫡子夺太子之位!
然她终究不像她母亲威后那样,依仗嫡子的皇位,安然度过一生,赢荡早逝,芈姝的人生从此不再受她控制,一落千丈,或许她的命运从来都不受她控制。
她不够聪明,不适合这样的争斗,她没有心机,单纯善良,但最后这些美好的,应该固守在心底的东西,被欲望,妒忌,以及团队的怂恿,一一都丢失了,失去了本心,也就失去了赢驷最初选择她的那一份初心!
然后,芈月也被她排挤掉了,她只有以玳瑁为军师,可玳瑁也只是一个旧时的仆从,有自身的局限,结果,反而给她招致了最要命的祸端。虽然险些被废后,但她的恶已经种下,收获的恶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