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英教育:家庭教育的误区,父母你是否也这样犯错了?

如今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作为父母为孩子的教育苦心,正确会让孩子更优秀,相反孩子教育却是不可行的,今天河南树英教育为家长整理如下几条关于家庭亲子教育的几点误区:


错误的赞美让孩子自以为是

随着家长对教育的重新认识,棍棒教育逐渐被取代,很多家长意识到了打骂孩子的不对,开始学会了赞美孩子,常常听到的是“宝贝,你真棒”、“你好厉害啊”“太棒了”之类的话,不管什么语境下,都能用上这几句,孩子听多了听腻了,久而久之也就无所谓了。

家长可千万不能小看,要特别引起重视,纠正那些错误的赞美方式,以正确的的方式去赞美孩子,一定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长处,而去弥补不足,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一定是有利的。

忠告1:平常心对待孩子的优秀

忠告2:多赞美孩子的行为和品行,少赞美孩子的天分和成果

忠告3:不要在别的家长面前过多赞美你的孩子,如果要赞美就去赞美别人的孩子

忠告4:要学会运用鼓励、激励代替空洞的赞美

物质生活丰厚,让孩子好逸恶劳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被父母养在温室里面,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大部分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教育之下的孩子只懂得享受,抗拒吃苦,可能生活哪里有不吃苦的时候,当走进社会之后,将会面对几多风雨,好逸恶劳的孩子又怎么能承受得住。

忠告1:再富也要穷孩子

忠告2:别把孩子当猪养

忠告3:不要用金钱、物质奖励,激励孩子学习做事

孩子的事,家长替代做,让孩子懒惰成性

很多家长总觉得自己的孩子还小,根本不需要培养独立的能力,等他长大之后自己就学会了。还有的家长天真的认为,自己每天受死受活,不能再让孩子吃这些苦,应该让他们享受生活。

孩子吃饭慢就去催着喂,孩子遇到了挫折就替孩子去解决。这种包办代替其实是在剥夺孩子的自我能力,当孩子习惯了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之后,自然也就形成了事事依赖家长的坏习惯。

忠告1:孩子的事,自己做

忠告2:家长的事,孩子帮助做

忠告3:家长在孩子事情上,能懒就懒一点

把孩子圈养在眼皮底下,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敢

有的父母觉的孩子小,很多事情帮孩子做决定,当这种行为成为习惯也影响孩子的自我判断能力。中国传统已经在每一个人的脑中根深蒂固,父母对孩子都有极高的要求,盼子成龙或是望女成凤。父母的溺爱也是圈养孩子的一种方式,父母时刻的保护着孩子的安全,保护着孩子不受外边世界的熏染,孩子始终无法独立自主。

忠告1:放养孩子,回归自然

忠告2:让孩子交上积极向上的朋友

忠告3:进行付出和挫折等素质教育

忠告4:为社会付出,量大福就大

没有家风和家规,随意性管理,导致孩子与家长逆反、对抗

孩子受父母潜移默化影响,在成长过程中和行为意识里缺少守规矩讲道理的禀性,这是非常可怕的行径。看似小事无大害,而这种行为意识等将来汇聚到社会,会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容性很差而造成社会意识的混乱,以此导致社会风气的腐化。

忠告1:用家风树立正气

忠告2:用家规监督行为

忠告3:让家规去惩罚违规者,而不是人来惩罚

自己做不到的,偏偏要求孩子做到

生活中会出现各种这样的事情,比如说,孩子放学回家,作为家长的你肯定会叫孩子马上去做作业,而你却坐在沙发上玩手机,看电视。你可能会说上了一天的班,好不容易下班了当然想轻松轻松。但是孩子呢,不也是上了一天的学么?你在要求孩子放学回家立刻做作业的时候为什么不以身作则的再看上一会书?

忠告1:想让孩子怎么做,你就去做什么

忠告2:麻将可以打,但不能在孩子在家学习时在家打,酒可以喝,但不能经常喝得醉醺醺的回家。架可以吵,但找个孩子不在的地方尽情的吵

喜欢本文的小伙伴请关注 河南树英教育,后续还有关于青少年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干货分享给大家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