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2019让合同流转更顺畅》的培训后,好几个朋友问我:你这个没怎么混过合同界的,怎么可以做这么一场接地气、有实操指导性的培训?
细想想,我这个外行人做专业合同培训至少有三点优势:
一是小白思维,更容易抓到痛点。专家们是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处理合同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断有人来找她们解决问题,她们微笑着,云淡风轻的送走困难。而合同承办人遇到的问题往往是专家眼中“蛮简单啊,就应该这样做的”。我模拟合同承办人发起合同流程。完整、真实地记录下自己卡壳的每个环节,再逐个与合同专家们核实,找到她们被问得最多时问题时,痛点就出现了。
二是数据说话,从典型中挖经验。枯燥的数字里面常常隐含着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分析2018年的合同清单,看合同总数,平均审批时长,各类合同数量、审批时长,各单位发起的合同数量、审批时长,各种审批时长的合同占比,找出审批时间长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找专家及优秀合同管理员萃取审批时间短的操作经验。
三是通俗表达,强调操作细节。多数合同承办人都是隔好长时间才发起一次合同,许多操作的细节都随着时间流逝模糊了。非专业的我,更能感受到这样的心境,讲起来更容易跳出专业人士讲专业术语的圈圈,把专家的经验,转化成可对照操作的清单列表,用更直白的方式表现出来。
“内容贴近实际、可操作性强、案例丰富、总结的知识点容易记忆”这些课后评价给了我满满的成就感。这场培训,也是我内训路上的里程碑,从有什么讲什么,会什么讲什么升级到要什么萃取什么讲什么。持续的输入、内化、输出,养成了站在学员视角设计课程的习惯,锻炼了引导他人描述思考过程的能力。内训这条路没有终点,相信只要共同努力,就能总结过去,踏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