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旅

一场比赛,一次意外的城市修行

        坐在从北京返回新乡的高铁上,我的内心却异常平静,也许是我不适合这个城市吧,待了许久也没有产生什么感情。这趟旅程的初衷是比赛。但最终,它变成了一场关于意外、现实与自我认知的修行。

1.意外,是旅程的第一课:

        故事的开端就充满戏剧性。出发前几小时,同伴意外骑车受伤,行程被迫打乱。那一刻,平日里听来略显矫情的“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竟以如此猝不及防的方式得到了验证。我们总在规划未来,却忘了最重要的,是珍惜和把握每一个安然无恙的“当下”。

2.被现实棱角打磨的城市体验:

2.1 出发和比赛

        第一次体验火车硬卧,还抱有不少美好的幻想,哈哈哈哈哈理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没有床帘,床也很窄......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火车的高度竟然可以分上中下三个层次,属实是空间利用大师,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几乎没有隐私,躺床上还可以清晰感受到车在嘎吱嘎吱响,晚上醒了好几次...

        抵达北京邮电大学,校园不大,面积不是很大,可能是北京房价很贵的原因吧,去的时候还在装修,说是学校要 60 年校庆了,让我对“名校”的光环滤镜略有褪色。然而,真正的震撼并非来自建筑,而是来自思想。一位教授在演讲中对AI浪潮的深刻剖析,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他强调,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已无法跟上时代的变革,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拥抱和学习AI。那一刻我明白了,一所大学真正的“格局”,不在于占地多广、楼宇多新,而在于它能否为学生点亮一盏看见未来的灯。这也是此行中,为数不多让我感到振奋的闪光点。

2.2 生存才是真正的挑战

        比赛结束,我尝试像游客一样融入这座城市,却被其锋利的现实棱角反复打磨。

        2.2.1 消费的鸿沟36元一个的冰淇淋球,让我这个“外来者”清晰地感受到了物价的参差。为了生存,廉价的团购成了我唯一的选择。繁华的表象之下,是为生活精打细算的普通人。

        2.2.2 住宿的窘境:400元以上的酒店价格,将我推向了青年旅社。为了找到一个“干净”的落脚点,我们在深夜的街头徒步数公里,汗水湿透衣背,身心俱疲。当凌晨一点终于躺下时,我深刻体会到,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生活”二字远比“旅行”要沉重得多。

        2.2.3 疲惫的极限:同伴受伤无法骑行,我们只能依赖双脚丈量这座巨大的城市。从身体的疲惫,到吃到那顿油腻的海鲜,再到昂贵的打车费,每一步都像在消耗着我对这座城市最后的热情。

2.3 尾声:骤雨后的返程与沉思

        最后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浇灭了去天安门的最后计划,也仿佛压垮了我最后一根神经。那一刻,什么都不想干,只想逃离。那种想要离开的迫切感,甚至“比让我学习还难受”。于是,我毅然决然地将7小时的普通火车票,换成了昂贵却能让我尽快离开的高铁。

3.冥想和思考:

        回望这趟旅程,它看似充满波折与不快,但现在想来,却是一次宝贵的成长。

        3.1 规划的重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周全的规划或许无法杜绝所有意外,但它至少能为你提供一张应对混乱的安全网。无论是住宿、交通还是消费,提前的了解和准备,是与陌生环境和平共处的底气。

        3.2 城市的双面性我所经历的,或许并非那个作为文化符号和政治中心的“北京”,而是卸下妆容后,一个真实的、为生存而奔波的“北京”。它让我明白,任何一座伟大的城市都有B面,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无数普通人最真切的生存压力

        3.3 价值的重新定义此行最宝贵的收获,不是一张景点合影,也不是一件纪念品,而是那位教授关于AI的远见。它让我思考,真正的价值,往往深藏于浮华的表象之下。比起追逐那些可见的“地标”,不如去探寻那些能启发心智的“思想”。

        最终,高铁载着我离开。我没有带走对北京的丝毫眷恋,内心却前所未有的平静。因为我明白,这趟旅程并非失败,它只是用一种最直接、最粗粝的方式,让我更深刻地看清了现实,也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

        这,或许就是旅行最深层的意义。

最后附上一些在北京拍的图片✧(≖◡≖✿)

北京街头


热闹的市区


豆汁冰淇淋


巧克力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