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昨天霍金去世,我有个同学阿呆叹息了一句“还未曾拜读过《时间简史》”,他这话我本来没当回事。
但才过一天,他就问我:“最近好无聊啊,有没有好看的书推荐?”
我说:“你不是昨天才可惜还没去看《时间简史》嘛,正好去看啊。”
可阿呆却说:“你知道我物理不好,那书我怎么可能看得懂嘛。”
我说:“我初中刚学物理时就读过,不是特别难,也还是比较好懂的。”
阿呆仍然摆手:“反正我一见数理化就头疼,肯定看不下去的……”
我只好闭嘴,任由他继续问别人要推荐好书看消磨无聊,然后又以各种理由拒绝去看人家推荐的那些书。
除了觉得自己物理不好看不了《时间简史》
还说自己不了解历史怕看不懂《明朝那些事儿》(你跟他说一万遍《明那》就是帮普通人了解明史的根本没用)
又说自己没啥逻辑思维跟不上侦探悬疑小说的节奏(你要有那么强的逻辑思维早就自己去写侦探悬疑了好伐!)
②
我还有个同学阿傲,正好和阿呆相反。
阿呆的情况是觉得自己看不懂很多书,换言之就是配不上去看那些书。
阿傲则觉得很多书根本就不配他去看,甚至连封面都不愿多看一眼。
我们同学交流某本书的时候,他听到总是翻个白眼说:“切!那本烂书有什么好看的,真Low。”
可你要问他Low在哪里,他却闪烁其词,甚至只会扒作者的一些负面新闻。
而当我们说起一些豆瓣高评分的书时,阿傲仍觉得没看头。
“豆瓣都是刷的,真的哪有那么好看?”
我无语,诚然就算豆瓣不尽善尽美,但他这么一棍子打死总让人心里不舒服。
有一次我问阿傲:“你觉得这书也Low,那书也没看头,那你看了哪些书?”
他却说:“我还没找到真正想看的。”
我提议:“你想看高逼格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书籍怎么样?”
他却突然认真跟你八卦起诺贝尔奖的所谓“黑幕”了。
我对阿傲这么顾左右而言他,只有呵呵。
③
我另一个同学阿求,则是每个月都在朋友圈里说自己书荒,求人推荐好书。
前几次每次总能收到朋友们热心推荐的几十本书单,可几个月过去之后,还给他发书单的朋友越来越少了。
他不解,问我说同学们怎么不爱搭理他了?他那么认真地求人推荐书看,怎么越发没人响应了?
我没直接回答他,而是提到了马伯庸去年出的《长安十二时辰》,简单介绍了一番,阿求果然来了兴趣,一个劲说“这么好看的书你不早说!我要记下来,马上就去看!”
我当即也不想理他了,因为这书我上个月才给他郑重推荐过,他却压根不记得,还以为我是第一次推荐。
就算他没时间一一看完大家推荐的,好歹至少要对那些书名留个印象吧?
好嘛,你推荐给他书看,他连书名都记不得。
另一个共同朋友阿登得知后就跟我说:
“你别再去给阿求推荐书了,推了他也不会看。
我三个月前推荐他看两本书,两个月前我看他又发朋友圈了,估计他是已经看完了就去找他讨论。
可是这家伙除了会说作者的一些微博上的八卦外,连书里开头的内容都跟我打马虎眼,我那时就知道,他所谓的‘书荒’纯粹就是‘书名荒’。”
我苦笑着回复:“现在他连‘书名荒’都不算了,因为他根本不记得大多数书名。”
④
另外还有一个朋友阿峡,几乎整天都在抱怨自己没时间看书。
可他真的忙到没时间吗?恰恰相反,他只是把时间都耗在打游戏上。
“长段闲暇玩吃鸡,短暂空余跳一跳。不时看看蛙儿子,人多开黑来一把。”
这么会玩那阿峡玩出什么名堂了没有?
“吃鸡几乎吃不到,最多两百跳一跳。蛙儿行李也不管,开黑永远坑队友。”
他这人就是玩游戏玩得不好又要继续玩,玩累了又觉得空虚,说自己没别人那么会玩就是看书看少了,然后就抱怨自己没时间看书。
我们说“你少玩一会不就有时间看书了嘛”,他总是敷衍说“玩完这一把就看。”
然后又是“疯玩——玩累——空虚——抱怨”轮回上演。
朋友们早已懒得再跟阿峡说有没有时间看书这事,因为他有多少时间都不会放在看书上,永远是嘴上说着没时间,时间就在嘴上过。
⑤
综合上述四种情况:
阿呆:觉得自己没什么知识面,别人推荐的书都觉得自己看不懂,推脱不去看,然后继续说自己无聊想看书;
阿傲:认为很多我们认可的书不是Low就是没看头,自诩在寻找配得上自己看的书,可实际上啥书也没看;
阿求:老是让朋友们推荐好书,但拿到书单也不去看,甚至都不记得别人推过哪些书,自我催眠+重度拖延;
阿峡:整天抱怨自己想看书却没时间,可是从来就不把大段大段的空余时间放到看书上去,一天天恶性循环。
简单说来就是
一个有充分理由不去看
一个自命清高啥也不看
一个感动自己假装在看
一个使自己没时间去看
⑥
很多人往往就是这样,让自己离读书多的人的差距越来越远。
其实一个人如果想培养一项比较充实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本就不是一件难事。
这年头各种各样的专业技能,几乎都能在网上找到适合的免费或付费教程。
如果说音乐、美术、体育这方面多多少少还需要一点天赋而导致有那么点入门门槛,那就转移注意力,去培养没什么门槛的兴趣爱好。
毫无疑问,最没有门槛的兴趣爱好,那就是看书了。
为啥最没门槛?
(一)如今这个时代,真正的文盲几乎已经绝迹,只要上过学的,一般书籍上的字那肯定认得,也几乎不存在这也看不懂那也不知道的情况。
更何况,天下书籍千千万,有些专业性极强、晦涩难懂的书啃不下去那也正常。那就换别的呗。
(二)书籍包罗万象,要找到自己喜欢看的书又有何难?
无非就是各种类型都浅尝一遍,看看是哪些让自己忍不住手不释卷嘛。
(三)至于有没有时间看书?我觉得这根本算不上是个问题。
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忙到挤不出时间来做一些业余事情。
早起后半小时,睡之前半小时。
也许懒得起身去做运动,但床头的书还不是拿起来就能看?
(四)各大高校都有图书馆,书店也遍地开花,就算不想去书店,互联网也能帮忙解决。当当、亚马逊、京东,想借书、买书根本不是问题。
而且现在的书又不贵,通常都是一两顿饭的价钱,遇上折扣满减,那就更划算了。
当然现在各种阅读类APP都能够购买正版电子书,更便宜。
不过另外还得指出,网上很多免费分享的电子书完全都不要钱。
⑦
像这种随时随地书本一翻、手机一掏就能做的事,门槛简直不能再低了。
另外,看自己心仪的书也能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那是多么美妙的事。
当然,这里说的“看书”并非广义的“读书”,那通常指的是接受教育。
不过这年头“读书无用论”依旧荼毒严重,往往还伴随着“反智主义”和“极端实用主义”,进一步就延伸到“读了这么多书还不如那些没读书的赚钱多”等等。
我见多了这样的可笑言论,其实只需要用一个很简单问题就能解答。
“那些没读过多少书靠自己白手起家的暴发户们,有哪个不是尽可能让自己的子女后代去接受更好的教育?难道听说有谁继续让孩子学自己不读书就去打拼吗?”
答案昭然若揭。
⑧
回到看书这回事上来,从我上边举的例子就能够看出,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做不到去看书,而不去看书的理由永远是充分的。
还有人眼见别人一年读上百本,就酸溜溜地说“看那么快一定没看进去,重数量不重质量”。可是他们自己,往往也没见怎么有质量地多读几本书。
另外,看书的用处在哪?我觉得这个问题也用不着回答。用一个不恰当的类比来说明吧:
“你写高考作文的时候,真的是那半个多小时即时写出来的么?不,如果没有之前十二年读书生涯的积累,再给你多少个半小时你都是写不出来的。”
有输入才有得输出。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