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十天过去了。这十天不是什么都没写,而是不仅写了总计七千字的文章,且经历了一场对自我的大清理,几乎同时感冒发烧了几天。现在看来也许这场清理还在继续发酵中。
跟朋友吵了一架。奇怪,最近好像经常处于这种状态:不是目睹朋友之间吵架,就是自己跟朋友吵架。这是怎么了?调整期?磨合期?也许是内在有什么发生改变了,于是原状也定会被打破,随之改变。
本来是朋友的事,我替她急。一定要把自己的经验硬塞给她,她更相信自己,一句“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我心里有数”把我拒绝了,于是,我就怒了。
为什么对这句话这么敏感呢?感觉被羞辱了,“我有数”就是直接拒绝我,意思是“不用你管”。
可是,就算对方拒绝了也正常啊,这是她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就好了,我为什么一定要她接受?
因为她接受了,代表着我厉害,我的虚荣心就会被满足;她拒绝了,代表着我无能,不仅虚荣心没有被满足,我还得面对自己的无能。
是我越界了。是我欲把自己对她的爱和建议强加给她,说是“建议”,其实心里巴不得“你最好听我的”。
我想起了很多父母对待孩子就是用这招。在这件事情里,我像极了父母,言下之意是:“我有那么多的经验告诉你你应该这样做,如果那样做的话会令你受伤,可你竟然不听,不知好歹!”朋友就是孩子:“我有我自己的立场和角度,我相信自己,虽然我感谢你的建议,但我愿意亲自去实践、走出自己的路!”
也许父母的建议是对的,但是孩子的路的确该让TA自己走,很多事情必须自己经历了之后收获才是自己的。
为什么我无意中扮演了父母的角色?也许在于我认为自己对她有责任,实际上是我想多了。
我觉察这些情绪里有牺牲感、愤怒和恐惧。牺牲感在于:“我为你思虑那么多,对你担负着一份责任心,结果我没有被看见,一切付之东流。”愤怒在于:“你怎么如此一意孤行呢?怎么如此不听劝呢?我还要面对自己的无能!”恐惧在于:与对方距离太近,内心深处完全赤裸相见,担心受伤害;与对方距离太远,没人爱,没有欣赏,没了朋友。
忽然有一种在倒退的感觉。学了半天、修了半天,结果还不如从前了。
看来最近小我很猖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