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两会受权发布政府报告,用十组数据对民生工作进行新部署,一个个目标数字,牵动着一项项民生工程,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力增进民生福祉。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实际,在促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做好各项民生事业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答好新时代民生考卷。
兜住底线,保障基础民生。后疫情时期,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增多,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是重中之重。政府预算报告明确,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1567亿元,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托住这个底。未来,我们要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强化对困难群体救助措施,如适当提高城乡低保、抚恤补助等保障标准,做好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做到弱有所扶。
聚焦重点,解决民之所困。抓民生,就是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透过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民生工作的着力点和侧重点得到清晰地呈现,一个个清晰明确的目标数字,一件件稳中求进的工作部署,覆盖到就业、税收、教育等多领域,都是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党和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坚定决心。未来,我们将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聚焦人民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
建立机制,健全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为推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对医疗保险提出新展望,重点是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并提出要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未来,我们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人民提供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努力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大道如砥,不负人民。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做好惠民生、暖民心、强信心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