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表线触诊
1、前表线的启程车站可以在足趾背部清楚地触摸到。趾短伸肌、趾长伸肌、胫骨前肌及第三腓骨肌在伸肌支持带下方汇集,上行至小腿前侧肌间隔。踝关节用力背屈时,有时可在这些肌腱两侧触摸到支持带向内外踝延伸过程中增厚的部分。如果你能准确地沿肌间隔膜向上,到达顶部,则恰好位于腓骨头的前面。
2、腓骨并非承重骨,胫骨承重六分之五,腓骨承重六分之一。
3、髌下韧带可以很容易在胫骨粗隆和髌骨之间触摸到。髌韧带实际上是肌腱。伸膝时,股直肌肌腹和肌腱也可以很轻松地触摸到。大多数情况下,股直肌会向下潜入两块肌肉之间,在行至髂前下棘之前,形成一个小的但摸得到的“口袋”。
4、仰卧位抬头和胸部,可以很容易地在耻骨和肋骨之间触摸到腹直肌。
5、胸骨肌及其筋膜有时在第五肋上方,胸肌内侧缘横向弹拨到;胸肋关节的筋膜则很容易在胸骨外侧缘不平整的边缘触及。
6、胸锁乳突肌的胸骨部、锁骨部及乳突附着点均可被触及到。
讨论1 前表线和后表线之间的平衡
1、后表线是直接连结,前表线是间接连结。
2、前表线和后表线跨过身体的前侧和后侧,他们之间的关系即清晰又复杂。
3、后表线紧缩,致使骨盆前移,髋关节前侧的肌肉被牵拉而紧张以抵抗来自背侧的前推力量。临床上辨别肌肉张力过高是由于向心负载(拉伸——静态后拉伸,再行等长收缩或等张收缩)还是离心负载(引导性运动,顺着肌纤维的方向收缩——拉长,反复做,加手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两者的治疗方法不同。
4、后表线紧张,导致骨盆前移(表现为臀大肌紧张,腰肌紧张,小腹向前突出,大腿前侧肌肉筋膜增厚隆突,骨盆前移致髋关节过度外旋),骶髂关节痛,膝关节痛(表现,膝关节超伸)
5、前表线缩短,使胸屈变圆或腰椎曲度变直,呈“塌陷”或“负荷过重”姿势。其等长或离心收缩的物理性结果决定是从起点拉向止点,止点拉向起点或者都不是。
6、解决肌腹与肌腱交接点的痛点是关键,而不是起止点。
7、上交叉综合征的治疗程序是:(1)腹直肌:在仰头不超过60°时,向上推腹直肌;(2)肋间肌;(3)肩部周围;(4)呼吸模式训练。
8、前表线紧缩会增加后表线的额外负担,这通常会导致后表线沿线肌肉异常紧张(出现激痛点)、过度纤维化(触摸到条索状)和筋膜黏连(比较严重了)。组织疼痛即是需要治疗的信号。处理时从前表线入手。
讨论2 前表线、颈部和惊恐反应
1、所有负面情绪均以屈曲动作表现出来。愤怒地身体弓起、沮丧消沉、恐惧蜷缩等状态,均涉及屈曲动作。
2、当感觉到威胁时,人们自然而然地将身体蜷成婴儿姿势。
3、惊恐为什么脸发白,因为血液进入下肢,准备逃跑,所以病人表现下肢肌肉紧张(下肢肌肉紧张的病人,要考虑病人有惊恐心理)
4、惊恐反应者整体姿势为:小腿僵直、躯干和胳膊屈曲、上颈部过伸。
当惊恐反应姿势持续一段时间时,问题就出现了,该姿势及其变异类型几乎对人体所有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呼吸,非常容易因前表线短缩而受限。
惊恐反应最初会伴随快速剧烈的呼气,常常伴随沮丧情绪,处理时应向上缓慢而彻底地处理前表线,松解这些组织,从上方提升其每段结构,能够很有效地减轻受惊吓者的身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