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临吾儿:
太爷爷今年八十有九。耄耋之年,耳聋眼花,但思维清晰,神气尚可。唯一缺陷便是交流时要吊着嗓子,声音提高八度。太奶奶亦八十有余。耳不聋,唯眼花。中气甚足,交流顺畅。
自年前便坚持要去看他们。一来,太爷爷尚未见过你;二来,二老年岁太大,我怕。但此两种原因皆可视为表面原因。太姥姥亦未见过你,但我却并未坚持过。我自认偏私之心不重。有厚此薄彼之嫌,却无刻意为之之心。有人解释为是血脉的力量。血脉之力,虚无缥缈,无迹可寻。想到你是女孩,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必有一个来自你的奶奶。血脉之力自是不准确的。
中国古人也许在无意间发现了儿子才是传宗接代的关键。但我所思所想,却是难道我们想要传承的就是那个Y吗?先不说不肖子孙多的是。就算“肖”了,千百年后,谁还记得谁呢?
人们惧怕死亡,向往永生。中国有“万岁,万岁,万万岁”,外国有“Long Live The King”。无不是对永生的渴求。也许人们是在此种心理的驱动下发明了宗教。例如道教,便是用神仙不死之“道”来教化信仰者,规劝人们养生修炼,求得解脱生死,永恒不朽。宗教正确与否,我无法得知。但我相信因果,缘法。中国古代还有“三不朽”的说法。“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不朽”。我记得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却不记得一百多年前的曾曾祖父。奕临,你孙子的孩子会记得我吗?如果不记得了,那我们又传承了什么呢?我出身平凡,仅为勤俭之家,耕读之家亦不算,遑论祖业。奕临,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程。有些路,也只能一个人走。不是我不渡你,是彼时,你只能自渡。我尚无精神可用,言传身教亦力有不逮。唯有战战兢兢,克己守心。望有一天可阅世间冷暖,书天下情事,写人间春秋。
吾儿,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