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缩、美国通胀的根源是中国生产过剩、美国消费过度,都会引发无解的必然危机
原创 Freedomk
核心要点
美国的高通胀是因为,长期以来美国形成了高消费的经济特征,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依靠的是居民债务增长驱动消费增长,2008年以后美国政府债务持续快速增长刺激经济、刺激消费。2020年美国进一步规模增加政府债务、增加财政赤字、给居民大规模转移支付,增加居民收入、居民消费、维持美国过度消费的扭曲状态,导致了美国通胀的飙升。
债务泡沫驱动的高消费不可持续,当美国政府债务危机爆发,或者美国主动采取财政紧缩、削减财政赤字时,美国居民消费将会断崖式下降,导致美国经济危机出现。
对中国而言,中国制造业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天花板,中国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消费还能大规模出口,但中国及全球的消费潜力有限,中国的制造业已经遭遇消费潜力天花板,无论是传统制造还是高端制造,都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
随着欧美过度消费及债务泡沫不可持续,中国的出口增长潜力也将有限,产能过剩终将转向痛苦的去产能。
4月份美国通胀依然高企,中国通缩迹象进一步明显
4月份,中国CPI环比增长-0.1%,美国CPI环比增长0.4%;4月份,中国CPI同比增长0.1%,美国CPI同比增长4.9%。
美国CPI同比虽然连续10个月下降,但是4月CPI环比依然高达0.4%,0.4%的环比增速还是太高,因为如果每个月CPI环比上升0.4%,那么一年CPI同比就会超过5%。而美联储的长期通胀目标是同比2%。
显然,目前美国CPI同比4.9%依然显著高于长期通胀目标2%,美联储未来抗通胀的压力依然较高。
自从2021年3月美国CPI超过2%的长期目标以来,美国CPI已经连续25个月显著高于长期通胀目标,美国的通胀似乎有长期化的倾向。
与美国CPI环比持续较快增长不同,中国CPI持续三个月环比下降,2月环比下降0.5%、三月环比下降0.3%、4月环比下降0.1%。4月CPI同比只有0.1%,明显的通缩迹象。
CPI太高不好、太低也不好。CPI太高,意味着通胀,企业成本上升利润受损、消费者消费支出压力增加苦不堪言,政策被迫紧缩容易导致资产价格下跌。
CPI太低意味着通缩,企业预期下降、倾向于减少投资和生产,消费者预期也下降、倾向于减少消费,从而导致经济长期低迷萎缩。
中国CPI应该保持在2%以上才是一种健康的状态。
相比于CPI环比下降,中国PPI下降更为明显,4月PPI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3.7%,生产领域的通缩十分明显。
美国通胀根源于债务膨胀带来的消费过度,终将遭遇债务泡沫破灭的危机
1977年以前美国商品贸易一直处于商品贸易顺差状态,即美国商品出口高于商品进口,1977年开始,美国进入商品贸易逆差状态,商品进口高于出口,而且美国的商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商品贸易逆差额(商品净进口)占GDP的比例持续上升,到2022年,美国商品贸易净进口占美国GDP的比例达到4.8%。
2022年美国商品贸易净进口占美国进口总额的比例高达37%,也就是说美国的商品出口只有商品进口的三分之一左右。
一直以来,美国商品消费占GDP的比例是下降的,但2020新冠疫情以来,美国商品消费占GDP的比例显著上升。
2020年,美国GDP下降2.8%,但商品消费支出却增长了5.2%,对冲了服务消费的下降。
2021年,美国GDP增长5.9%,消费支出增长8.3%,商品消费支出增长12.2%,消费支出增长明显快于了GDP增速,这就是为什么从2021年开始美国通胀率开始快速回升。消费增长太强劲了,过度的消费、疯狂的消费带动了美国通胀率的快速上升。
新冠疫情期间为什么美国消费如此强劲,根源是美国政府出大规模救助政策,给百姓直接撒钱,普通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不仅仅没有受损反而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而美国政府大规模的救助是依靠大规模发行国债,美联储大规模购买国债,实现了货币增发,消费者收入增长、消费增长、物价上涨的循环。
2020年美国国债总额大幅增长4.23万亿美元,美联储持有的美国国债大幅增长2.36万亿美元,而美国财政赤字高达3.13万亿美元,美国商业银行存款大幅增长2.85万亿美元。
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2021年开始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因为2020年美国政府大举借债、增加政府债务规模、增加财政赤字,向老百姓进行转移支付,从而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存款,个人存在大幅增长带来了消费支出的大幅增长以及物价飞涨。
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美国是依靠个人和企业债务的疯狂增长来拉动消费增长的,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政府债务持续增长以支撑消费增长,2020年美国政府债务更进一步疯狂增长,带动消费继续高歌猛进。
然而,美国这种依靠债务增长拉动的消费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债务危机的风险越来越高。
如果共和党的紧缩财政政策得到实施,那么美国未来债务能够得到控制,债务危机风险下降,但是财政紧缩势必导致短期的消费萎缩、经济衰退。
如果民主党的拜登政府继续扩张财政扩张赤字的政策得到实施,虽然短期内债务危机不会爆发、经济不好衰退,但只会造成更大的债务泡沫,给未来带来更大可能性的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
债务是毒品。美国经济依靠债务扩张拉动消费增长,在2020年以来造成了通货膨胀,也造成了债务碰撞。出来混迟早要还,美国经济要么当下因为财政紧缩、消费收缩而衰退,要么因为债务继续碰撞,未来爆发债务危机而出现更大的经济危机,这是美国经济危机的必然宿命,难以逃避的、无法解决的宿命。
中国通缩根源于,世界工厂遭遇产能过剩的天花板,制造业去产能的危机无路可逃
关于中国通缩、产能过剩的分析,可以参考本公众号前期的几篇文章。
总体而言就是,中国制造业已经达到了世界巅峰,中国制造已经在全球无处不在了,中国制造业要想继续维持以前快速扩张的步伐,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把产品卖给三体人,扩张宇宙贸易;另一种是中国通过贸易抢占其他国家的制造业市场份额。第二种,中国制造业要继续抢占欧美和东南亚市场份额,一方面会遭遇国外政治阻力,另一方面东南亚制造业崛起也会削弱中国制造业的相对优势。因此,中国制造业必然进入慢增长历史时期。
2021年以来,中国连续三年制造业投资维持在10%左右的快速扩张,制造业产能扩张迅速。但是制造业需求面临国内市场饱和、消费驱动不足的困境,同时外需面临东南亚竞争。
2023年4月,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和进口都出现了两位数的负增长,这意味着,中国不及面临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也面临高端制造业产能过剩。
美国的消费早晚会因为债务泡沫扩张停止而出现消费断崖式下降。当欧美消费驱动的增长告一段落,也就意味着中国出口增长的黄金期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