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想一二,源人于“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假如人生十件事中有八九件是不如意的,那至少还有一两件是如意的。因此”常想一二“其实是积极心理学里效力排名第一的”感恩“,罗伯特·埃蒙斯是研究感恩最专业的学者,他的定义是:“内心对现在生活的惊喜、知足和欣赏,对现在生活的满足,知道今天来之不易。
人生之路,坑多路少。世界不完美,自己不完美,别人也不完美。因此要想有足够的幸福感,就不能用假象中的理想世界理想的自己理想的别人的生活,来对照现实中的自己,让自己产生挫折感和落败感。这不如意的八九件事,很可能就是你与那些你以为的“完美”作对比之后的感受。正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心理能量也是有限的。当你忘却八九常想一二时,你实际上在做的是与自我和解,将心理能量用于自我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而不是消耗大量的心理资源去安抚自己的内心。而当你跟外部世界的互动增加之后,会更容易发现生活的意义更容易找到幸福感,进而又反过来增添了这一二件如意事。因此我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你采取的自我管理的方式,决定了你与外部世界的相处方式。意志力是我们的戒律,感恩则能让我们发现爱。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叫“框架效应”,意思是损失和得到在人心中的不对称性,损失对人的心理影响会更大。八九大于一二,是不是源于人们对于自身拥有的关注远远少于失去的?
有人说,现实的精华就是匮乏,一种普遍而永恒的欠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够人们受用。食物不够,爱不够,正义不够,时间不够。即使我们已经拥有了足够的食物、爱和时间,我们又会觉得无聊,无聊也是一种匮乏,一种欲望的匮乏。
因此这种匮乏是无法摆脱的,不论身价几何,社会地位高低,总有不满足的地方。不满足随后带来的就是焦虑和不安。要想逃离这种不安,需要找到一种和世界和谐相处的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我们能够调动自己的心里资源,将有限的心里资源更多的去与外部世界互动,让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带给自己更多的认知赋予更多的人生意义。
因此,常想一二,不仅是感恩,还是接纳这个世界的匮乏本质,接纳自己的不足,与自我和解,最终发现更多人生幸福的一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