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归宿

这是刚结婚那会写的文章,没有恐婚,义无反顾的裸婚,却还是经历了一段莫名的渺茫和孤独适应过程。

家是你永远想回去的地方

家是什么?对于已过中年结婚的我来说,似乎是一个很莫名其妙的问题。你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完成成家了么?说的极是,但是我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归宿。话说我有自己的家,有娘家,有婆家,也曾在妹妹家寄宿过,但这些都不曾成为我的归宿。

先说我的家,我有老公,有孩子,有在北京租住的房子。租住的地方从和别人合租睡一张床也过渡到独立的楼房,从郊区搬到了三环,环境越来越好了,但是内心的那种不踏实从未消失过。清晰的记得和别人住在一起,不敢大声喧哗,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那只是一个睡觉都要照顾别人作息时间的地方,根本不是一个可以放松自我的地方。即便现在有了独立的空间,可是内心时刻要提醒自己是不是该交房租了,而且还要时刻提示孩子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画因为是要赔钱的。最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家根本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家。老公一直在外地项目上,什么时候回家不是取决于你有困难时多么需要他,更不是取决于你内心和身体有多思念他,更不要谈什么国家法定假日,都是扯淡无稽之谈。除了繁重的工作家里的大事小事都要自己扛,强忍着内心思念的痛苦还要充满爱的去安慰每天问我“爸爸什么时候回来”的可怜的孩子,当别人的家庭计划着假期如何快乐出游时,我还要既当爹又当妈的尽量带孩子出去走走,尽管出去后被别人一家三口祥和的画面无情的抹杀掉快乐的感觉,但是为了孩子,我可以上午挤时间带她出去,下午继续加班,酷暑难耐我都没有时间吃口饭喝口水…付出了这么多,我只希望能够弥补孩子缺失的爱,能够让她感受我在用尽全力的爱她。但这是你自己就可以做到的么?家是三口之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或缺的角色,你做再多都只是家的一部分,唯有一家人在一起才会快乐,唯有在一起才有勇气面对一切。家是什么,家是陪伴,是我们一起陪伴你的成长,是我们彼此陪伴见证对方走过的路做过的事,是我们一家三口陪伴着偎依着一起成长。

再说我娘家。我的爸爸和妈妈,一对朴实无华,老实巴交的善良的人。感谢他们,虽然没有给我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但是却留给我渗透在血液里的善良。自从上学出来,也就过节放假能够回家。没结婚之前最喜欢的就是回家,赖在那个窄小的炕头上,等着爸爸妈妈给做各种好吃的,顺便数数他们的存折。和他们交流的不多,工作他们不懂,生活也报喜不报忧,唯有吃顿妈妈做的饭,春节都做一个拿手菜比比手艺的欢乐时光。但是结婚以后好像都变了,不知道是爸爸更年期到了,还是他结婚后期盼了六年才有的闺女嫁了,爸爸对我们似乎不再是一家人。难道真的如他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有些话他喝完酒后会说的那么绝情。我突然觉得家还是那个家,但我已经不属于了这里,也不属于这里的爸爸妈妈。他们依然很爱我直到妹妹都嫉妒,他们还是会不遗余力的帮助我把所有的存款都给我只为我能过的不那么辛苦。我也很感激他们,他们给予我的太多我不知道用什么报答。娘家,那里有我过去生活了20多年的记忆,我嫁了出去,娘家对我来说就是“亲戚”,是不能肆意的想住多久住多久的地方了呀!

婆家,人口居多,大杂烩的都生活在一起,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地方。还记得第一年嫁到他家,除夕夜我难过的哭泣。我想爸爸妈妈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我去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从吃饭口味到吃饭时间,从家庭氛围到家人关系,我彻底的懵圈了。他们一辈子的生活习惯不可能因为我改变,甚至我的男人都不会为了我而改变。我很难融入到这个大家庭,我不爱说话所以听见婆婆的大嗓门我就发颤,我不爱吃咸所以干吃馒头又是做给谁看呢,我不习惯这么多人各忙各的,根本不会在意别人的作息和习惯。俗话说的多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可能真的是进错了门。我不是不尊重他们,但是为了我男人我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这里不是我的家,我内心一直挣扎着怎么能够摆脱这些束缚,至少让我找一个让我觉得舒服的地方吧。

所以呢,我就这么一直漂着,居无定所,不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房子,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安全感,我都没有,尽管我一直在尽最大的努力苦苦的追寻着。我想要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可以蜷缩在那里拥抱温暖;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华丽的地方,在我恐惧的时候我可以找到安全感。让我重新建筑一个梦,重新遇到一颗心,重新真正拥有一个属于我的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