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热度很高,而且持续了很多年,知道今年我才开始认真读它。读的很慢,因为每读一段内容,忍不住联系自己的课堂,发现许多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者说不可迷信于神话中,谨防教学的形式主义。更好的状态不是一味的强调神话一样的主体性,而应在“被动的能动性”的主体性上下功夫。(这个词理解起来难度很大,我觉得是在强调学生,但是又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下的学生)。
“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我自己能很深刻的感受到自己喜欢的活跃的、热闹的课堂有问题,但是一直找不到原因。为什么热闹的课堂往往师生感觉比较好,最后成绩差!沉闷的课堂实在是有些费劲,但是效果好。
原来自己一直主观臆断了!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后,教会了孩子去吸收、加工、思考!不经过思考的言语是没有价值的!热闹的课堂有好的气氛但是没有好的思考过程!
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后,课堂的言语表达才会变的丰富起来!课堂上发生了什么?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活动在发生什么变化和思考?这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值得在教室里的每一个人的关注!尤其是教师不能按照自己提前备课时的教案按部就班!课堂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必须敏感的捕捉到,而且随机应变。越是能与学生有质量的交流,教学效果越好!
尤其是当孩子回答问题模糊、支吾、声音小时,此时他们传递过来的信息是最真实的!虽然它距离我们的预期有些远,可这才是真实的学情!如果我们总希望孩子的回答是我们预想的样子,师生的交流就有了来自老师预期的隔阂!尊重现实,有效交流,教学才有效!
与学生进行精致的交流活动包括:与每个学生应对的活动,就像服装裁剪;另一种是与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认识相互激荡回响的活动,就像交响乐团。在这样的过程中,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
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里,我真实的感觉到我们之间的距离和问题,苦于找不到方法,这本书可以治愈我内心的焦灼!
人与人的交往绝不是预成的、调和的、平平静静的,常有不协调的声音伴随着,这才是自然的!
尊重现实,因材施教,因材寻法,这样才有更好的教室里的风景!
看这本书,有利于反思和纠正我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遇到《静悄悄的革命》,很幸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