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定期重疾险?
相比保障期间为终身的终身型重疾险,定期型重疾险的保障期限仅为有限的一段时间,例如10年、20年或至70周岁等,到期后保障自然终止。
◆啥叫“买定投余”?
同等条件下,与购买终身型重疾险相比,定期型重疾险费率要低40%左右。于是有人提出“买定投余”的理念,就是买定期型保险险,结余的资金用以理财投资,追求未来某刻投资收益总额超过购买终身型保险的保额。
▲先来看看“买定投余”画的饼
某金融从业者Mr. W,30岁,擅长投资,购买保险时也是以投资的角度来考量。
准备购买重疾险健A时,发现可以选择不同的保障期限,对应费率相差较大。
30岁男性,100万保额,20年缴费,保障至70周岁,保费10000元/年;
30岁男性,100万保额,20年缴费,保障终身,保费15710元/年;
于是以“买定投余”的理念为自己配置了一份定期至70周岁,保额100万的重疾险健A。同时将每年结余下的5710元做长期理财规划,并计划以至少7.5%的年化收益率,按月投资复利计息,70周岁时虽然保险到期,但那时手里已经可以拥有100万以上的资产,想想都觉得自己够精明~~~
理想总是很丰满,依照Mr. W的预期,应该是下图这个样子~
▲再来看看“买定投余”埋的雷
现实往往是下图这个样子~
由于没有坚持预期的投资计划,70岁时资产没能达到预期的水平,甚至未剩多少积蓄。同时保障也到期终止,而且因年龄较高及发生过既往病症,也难以再配置重疾险。后面更加需要保障的年龄,却没了钱也没了保障。
可见“买定投余”首先需要保证每期计划用来投资的资产不被挪用。然而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做到几十年持续良好的理财习惯?别说理财投资,就算持续的储蓄习惯能做到的恐怕都寥寥无几。一旦钱到了自己手中,很容易被消费欲望所左右。即便控制住了自己,也保不齐有人觊觎。也许亲朋遇事急需,也许被另一伴挪作他用,也许因为手里的这些积蓄,突然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物质环境而被占用……
此外,即便能坚持投资理财,又有多少人能确定投资收益的安全性和理想性?
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谁又能把握这些意外?个人的投资水平怎能始终确保低风险高收益?……
退一万步讲,就算顺利地实现了“买定投余”的计划,晚年坐拥预期理想的资产。但是看到孝顺的儿女需要购置房产或孙子女出国留学,会不会因着疼爱小辈而动用了自己晚年这笔本打算有病治病无病养老的钱?
亦或是子女或儿媳、姑爷不孝,有没有可能算计了自己的这些积蓄?
更可怕的是,科技的发展不法分子的进步,会不会骗走了自己多年的储备?
年事越高,对于资产的把控能力越弱。对于年长的人群,现钱不如专款专用的钱更加安全。
“买定投余”算得了投资回报,却算不了人性的任性,更无法预测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
▲定期型重疾险还有何用?
前面讲的是不该抱着“买定投余”的想法选择定期重疾险,不建议以投资的理念衡量保障的问题,而非否定定期型重疾险存在的价值。
下面简单说下,什么样的情况建议配置定期型重疾险。
◆定期型重疾险最大的优势就是费率低,适合的人群首先就是预算有限,保证保额充足的前提下,无法付担终身型重疾险的人群。
◆再有一类就是已有终身型重疾险,但由于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是孩子老人甚至另一伴的依靠,所以在经济责任期内,额外配置一定额度的定期重疾险。假若在经济责任期罹患重疾,不会影响家庭原有生活水平、孩子教育计划。
综上,存在即合理,但是要明确受众人群。
每个行业都有其专业性及信息壁垒,靠谱的方式还是,专业的事找专业的人。
投保可微信咨询:625731932,保险科普欢迎关注公众号:Ur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