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与手机 -jeff
工地上,骄阳似火,空气也被烤得滚烫,吸一口都难以忍受。
脚手高架,一个稚气未脱的男孩戴着一顶橘黄色的安全帽,身着一套肮脏的旧迷彩服,像个熟练的泥瓦工一样地在刚刚砌好的墙上涂抹砂浆。墙上反射过来的热浪把他那还很娇嫩的皮肤晒得彤红,使他看起来少了些稚嫩而多了点成熟的味道。
阳光直射过来,高墙之上无处藏身。男孩咬紧牙毅力坚定,他唯有坚持到跟大人们一起休息的时间。这没有办法,既然来到工地上,他就已经是一名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工地的一切制度和作息时间,上岗前他都接受过培训。工地上的每个人几乎都在同样的环境下劳动,没有人能照顾到谁,也没有人能同情谁,因为你年长或者年幼就让你挑点轻松的活,更不可能让你到独自到阴凉的地方去避一避。大家几乎同工同酬,干同样的活吃苦受累也都一样。
这才刚刚爬上脚手架,男孩就盼着能够小憩一会,或能找个地方躲避一下炽热的阳光。一个老师傅过来半是关切半是嘲讽地问:“怎么啦,干不动,想休息吧?”
“哦,不,还好吧。”男孩嘴里这么说,心理可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毕竟自己是有文化的,在这帮人粗人里面是学历最高的。现在虽然是落魄做泥瓦工,干体力活,但自己还是有远大理想,做泥瓦工只不过是眼前的权宜之计。
终于挨到下班了,男孩打算吃过饭后好好休息一下,然后给妈妈发个信息,好好讲一下他从学校辍学,然后跟着大人到工地做工的经过。男孩已经离家出走有一个多月了,除了告诉妈妈他在哪个城市,其他什么都不肯说。因为当时他跟家里吵架,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的。
一个多月前,男孩还是一名中学生,才刚刚进入高中二年级。男孩的成绩不算好,估计按照这样的成绩读下去,高考最多也就能考个三本什么的。但三本也还算是大学,读出来了多少也还是大学毕业生,拿着文凭找份像模像样的工作,混得好也还是有发展前途的。
可是,男孩在初中就迷恋上了手机,一开始是看动画片,玩玩单机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孩将手机玩得越来越熟,不仅学会了聊天,也学会了网络游戏,甚至玩得非常沉迷,老师和家长都拿他没招。
接触手机以前,男孩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男孩的爸爸妈妈都相继买了智能手机。没多久,男孩也偷偷地会玩了。
男孩对智能终端似乎很有天分,什么东西到他手里他都一看就会,无师自通。爸爸妈妈看到孩子如此“聪明”,非常高兴,常常当面夸奖男孩。男孩听了大人的夸奖和鼓励,心里沾沾自喜,玩的劲头也越来越大,越玩越上瘾。后来,爸爸妈妈干脆给男孩买了个配置不高价格不贵的新手机。
在爸爸妈妈的怂恿之下,男孩肆无忌惮地把手机带到学校,甚至上课时也不时地拿出来看看,点划几下。这样一来,男孩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从前几名跌出了前十,又跌出了上中班。老师感觉不可思议一时想不通。后来在同学的揭发下,得知了男孩的秘密。老师把男孩找到办公室,对男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男孩说自己没有玩,还跟老师强词夺理,拒不承认。老师没办法,就将男孩的情况反映给了男孩的爸爸。爸爸妈妈一商量,觉得手机对孩子学习成绩影响太大,决定没收手机。
晚上回家,爸爸对男孩说:“老师说你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是因为你玩手机引起的,现在要将你的手机收回。”
男孩说:“我在学校里没玩。”
妈妈过来说:“现在是学习的时候,小孩子还不能玩手机,看你成绩降了那么多。”
男孩对手机已经产生了依赖,表示不愿意交出来。他说:“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手机不会耽误我,我用来查查资料。”
在男孩的强力抗拒下,爸爸妈妈妥协了,有段时间没有提手机的事,只是一方面暗中观察,另一方面督促孩子抓紧学习。
初三了,学校里抓得比较紧,作业的任务也很繁重。男孩玩手机的时间和机会也相对少了,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反弹。看到儿子的成绩又跟上来,爸妈也放心了,对手机的事也就没怎么在意。
虽然中考的成绩不是十分理想,男孩还是很顺利地升了普高。爸爸妈妈想,小孩都大了,有点懂事了,现在可能也不用什么都管着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对小孩不一定是好事。于是,放松了对小孩的管教。
小孩的手机一直都在身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小孩对手机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玩手机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了。到后来,小孩简直一刻也离不开手机,手机就是他的伙伴,是他的唯一乐趣。小孩把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投入了手机的世界里,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很少,学习成绩一直处在下中班,仅仅是凭借自己不错的智商在勉强维持。
又一次,男孩因为上课时间玩手机被老师发现,老师径直过来要没收男孩手机。手机就是男孩的命根子,男孩怎么肯交。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一个电话打到男孩爸爸那里。爸爸接到老师的投诉,答应老师一定严加管教,把手机接管下来。
放学回家,当爸爸向男孩说明意图,男孩非常的反感,遭到男孩强烈的反抗。爸爸气得摔了杯子,捶了桌子,还动手打了男孩。男孩感觉非常委屈,他从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星星要月亮都能被满足,就是没有挨打过。爸爸动粗终于激怒了男孩,男孩简单的收拾了两件衣服,头也不回地冲出家门,消失在夜幕之中。
男孩出走很匆忙,几乎是空着手出来的。他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平常玩得比较好的同学,同学的爸爸是一个包工头,在南方的一个大城市里承包工程。于是,男孩连夜赶到同学家里,向同学说明情况。两人一合计,决定一起辍学去城里找同学爸爸。第二天天刚亮,两人早早起来,招呼也不打,就到车站买了两张南下的票,踏上了步入社会的旅途。
到了城里,男孩被同学的爸爸安排在一个小工头下面,跟着学习泥瓦工,说好跟着其他人一样干活,但只能拿到大人2/3的薪水。男孩出家时身无分文,虽然极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耐下性子跟着大人一起干活,一起吃苦受累,一起吃在工地睡在工棚。
从小娇生惯养的他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苦,在家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到工地上什么都要靠自己,而且还得干粗重的体力活。更让男孩难以接受的是,带他的小组长是个比他稍大的男孩,每天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不对那也不是。男孩心里非常窝火,想跟他的顶头上司打上一架,出出胸中的恶气。但是,他有这个心却没这个胆量。
男孩非常后悔自己为什么不跟家里说声就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他觉得等发了工资就立刻离开工地。因为工地不仅又苦又累,也不能实现他的价值,他觉得在工地做事也会很没面子,没出息。现在在工地上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只好暂时委屈一下自己。男孩突然觉得自己有点高尚,故而,工地上艰苦屈辱的日子他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if !supportLists]一天,[endif]男孩忍不住给妈妈发了条信息,告诉妈妈他在哪里。妈妈终于等到了男孩的消息,在电话里告诉男孩,他们一家都快急疯了。还有,学校那边也不停地打电话过来询问情况。男孩说,他想在外面闯一闯。妈妈急切地说:“别傻了,你还小,还不是闯世界的时候,要等大学毕业了,才能到外面找工作。”
男孩说:“可是我的学习成绩恐怕跟不上了,成绩本来就不好,现在又耽误了那么长时间。”停了一下,男孩似乎又想起了什么,接着说:“我从学校出来,招呼也没打,已经有一个多月了,现在还回得去吗?”
妈妈说:“老师那边我跟你爸爸都过去说了,班主任也说了,只要你回到学校,他们还一样地接受你。至于你拉下的成绩,到时候找人给你补一补。”
男孩没有作声,他很矛盾,当初负气出走,想到外面混点名堂,回去让家里人让老师和同学看看。没想到,外面的生活如此痛苦艰难,并没有理想中的那么丰满。妈妈在电话里苦口婆心地劝他回去,男孩终于妥协了,决定向同学和他的爸爸辞行。
三天后,男孩终于回到阔别了一个多月的家里,感觉仿佛离开了一年似的。在家里生活了十多年,男孩从没有感觉到家里有什么好与不好。当他爸爸动手打他的那一刻,男孩对这个家和家人恨透了,夺门而出时就没打算再回来。但是,男孩第一次离开父母,在工地上品尝生活的艰辛,体验人情的冷暖,才懂得家的温馨,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父母无私的关爱。男孩后悔了,那一刻,他恨不能插翅回家,要好好学习,要重新做人。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手机交到父母手里,再也不能任性贪玩耽误自己的前程。
男孩终于醒悟过来,他不仅想通了,而且真的去做了。后来,学校也原谅了他,重新接纳了他。在聪明加努力下,男孩的成绩也终于赶了上来。
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故事里的事情却总不断在我们的生活里重演。由于有段艰苦的历程,男孩能够幡然悔悟,善莫大焉。生活中很多的真实案例,因为我们一时的任性,造成一辈子的后悔。孩子玩手机,可能真的就是毁人不倦。
01-16-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