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看到一个网友提问:
他和妻子都是高知人士,他的学历高于妻子,
妻子没什么爱好,只会洗衣做饭,把他的日常起居照顾得很好,
妻子话少,平时两个人在一起没啥话题可聊,她又不爱外出,
喜欢研究吃的,另外在一些性格交友、个人特质方面两人都有明显的不同,
总之,字里行间流露出题主对妻子的嫌弃,怪妻子不能跟他进行深入的灵魂交流。
他没有抛妻弃子的意思,本着如何增进夫妻感情的原则,自己和妻子应该怎样做出改变才好?
有位网友借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出了答案:
她在读研的时候,导师想给她介绍对象,问她有什么要求,有些矫情的女孩回答说,精神契合就行。
导师认为这是个危险的想法:这是找对象,不是找朋友,不要拿找朋友的标准去找对象。
人不能太贪心,非要找一个集朋友、爱人、亲人、伙伴为一体的超能者,还得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
导师一顿输出,告诉她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对于精神契合、灵魂交流,要求太高了。
女孩最后找了个理工男结了婚,两人没什么共同点,但她每天都能和老公聊孩子,工作,社会新闻等,两人感情也处的很好。
看完网友的回答,我不由的想说,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婚姻不都是这样的?
说真的,夫妻之间有话题聊,有话说已经很不错了,这都不知道打败了多少对夫妻了,
更高的什么精神契合、灵魂交流,那不是一般人能给得起的,即使能,那玩意能当饭吃还是咋的,就别要求了。
最近在读路遥的《人生》,书中高材生高加林跟老同学黄亚萍就属于精神契合度很高的人,
他们可以高谈阔论的讨论那些世界政治时事,再到国际能源问题,
而他和巧珍在一起谈论的只是日常琐碎,
比如,“你们家的老母猪下了十二个猪娃,一个被老母猪压死了,还剩下一个,第二天又死了……”,
听到巧珍讲这些,高加林由衷的烦躁,不耐烦,这样让人感到乏味的话题实在不是他想听的,
更不是他这个有文化有抱负的人想讨论的。
可婚姻最终还不是要落实到柴米油盐这样的琐碎当中,如果当一个人天天对你讲一堆国际政治话题,
他侃侃而谈,你看到每月的车贷,房贷,孩子的奶粉支出等陷入了沉思,
犯了愁,你说此时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两个人不管精神交流也好,契合也好,这些能在婚姻中实现最好不过,
但现实中大多数普通人的婚姻根本就很少在这方面能如愿,
因为比起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把日子过滋润,有品质才是最迫切的渴望。
作家莫言的妻子杜勤兰只有小学文化,但这依旧不影响他们夫妻的感情深厚。
莫言没有因为两人之间的差距而轻视自己的妻子,反而加倍重要妻子的感受。
他会找机会表达自己的关心之情,不管走到哪,都尽可能带妻子一起。
妻子杜勤兰在真挚的爱意中,倍感浓浓的安全感,她也更用心料理家庭内外事务。
莫言则全身心投注于文学创作,不断在文学上创造新成就。
好的家庭关系,在于相互成就。
再好的婚姻,如果只是一味的抱怨或者挑剔,迟早会陷入巨大的内耗,甚至无可挽回的走向破裂。
看似不匹配的婚姻,两人若相互包容,理解,不断有爱的投入和滋养,共同成长,家才会安宁和睦。
家是两个人的,别让一个人在孤勇奋战,携手而行,舍弃不合理的要求,
共成长,相互成就才是走向幸福长久的秘诀,生活也能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