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小区西门儿附近自发形成了一个热闹的菜市场。菜市场的形成极大方便了周边居民菜篮子工程。
我就是其中受益者之一。完完全全见证了他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冷清到热闹,从一天只有早晨一个多小时到现在全天市场都在营业的一个演变过程。
市场最初来的都是周边的农户。
随着房地产和城市扩大需求,这里变成了一个北区的核心。被占土地的农民也搬进了楼房。周围拥有土地农民们依然精心的培智者自己的菜地。
市场的让他们自留地里多余的蔬菜有了去处。
这里的蔬菜,新鲜绿色环保。那些鲜嫩蔬菜还带着泥土的香气就就被送到了市场。
一些菜贩子们也渐渐的加入进来。
让这个自发形成的市场内容更加的丰富。
市场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些颇为艰难的过程。
疫情前天天被市场管理撵着跑。
疫情之后,为了丰富市场,市场管理逐渐放开。菜市场也是在经过来一次一次的较量之后保存留了下来。
从撵,赶,清理,到了规范管理,也是这个菜市场的不断升级。
附近很多人开始喜欢到这个市场来购买蔬菜水果。
随着季节的变化,市场新鲜的蔬菜也在发生着变化。
应时令季节蔬菜水果。
丰富到各类野菜,地菜,在这里几乎都能买到。柳树芽,榆钱,枸不穗,槐花,地菜,白蒿等等等等。只要你爱好吃这些野菜。会让你吃的硬不暇接。让这个市场特别的接地气。
一对夫妇拿了小篮子蹲在那里,里面是自家树上摘的吃不完的无花果。
黄河滩地的各种水果也源源不断的供应到了这个市场。
菜价便宜到你大跌眼镜。新鲜的蔬菜🥬才卖到1块钱到1块5一斤。
附近那个被政府主导的蔬菜大市场却日渐冷清下来。
……
想到了鲁迅的这句话,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这里本无菜市场,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时,便顺其自然的形成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