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一个机会,无憾今生
7期3班 399雪落无声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30天的读书变现训练营,如白驹过隙,倏忽而过。独坐而思,我学到了什么?看成果,好像什么也没有学到;看厚厚的笔记,好像也学到了很多读书,写作,产品的技法。
“这把剑已给到大家,剩下的就看你怎么用了”。课程结束时,小冰老师的话意味深长,我能理解,能运用么?
是呀,这把锻造了30天的剑,是寒光四射,是锋芒毕露,是剑气逼人;是暗淡无光,是锈迹斑斑,是藏之匣内。这是30天磨练的结果,不管这把剑锻造的如何,也不能忘记锻造的初心:使用。
这把剑的锻造,小冰老师从整体规划到模式设计到材料添加,事无巨细,一一点透。是我自己悟的不够,就像小冰老师强调的看21篇美文,看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就是常看常新。小冰老师这把剑的打造过程何尝不是如此!
从2000到通过读书赚取50万转型,是这把剑的整体规划吧。小冰老师的成长经历是可以复制,可以粘贴的,她告诉我们:事情做成功了,就是故事,故事可以流传。你只要把自己做过的事情变成故事,就可以用锻造的剑去“下天山”。
阅读篇:倍速,苹果,卡片,费曼四种读书法,就好像四个重量级的高手,在小冰老师的读书变现课上依次登场。
四种读书法 虽有不同,但核心一致,就是读书+笔记+思考。前三种方法使用面广,任何书籍都可以拿来解锁;费曼读书法是解决专业问题的利器,我理解是,对于专业性强,不能快速理解的,就采取死缠烂打的方法,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直到轻舟已过万重山。
费曼学习理念是: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应用在读书中,就是把书读厚。如何读厚?从书中挖掘出引发自己思考的东西,并记以文字,形成自己的所得。创造出来了,就能理解了。就像吃食物,细嚼慢咽,才知个中滋味;肠胃吸收,方能增我能量。
以前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仅明大意。时日一长,昏昏不知所以。今以费曼之法,重拾韩愈之《师说》,读之。浅创造如下:
韩愈,字退之,今河南省孟县人。因昌黎韩氏是望族,自称昌黎韩愈。有给自己寻贵姓之好,如同当今世人,姓刘,多说刘邦是己根;姓李,必谈世民乃其祖;姓秦,大不会归秦桧为其上。
官曾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如果韩愈可知自己有如此之升迁,就不会攀望族了。
做官,韩愈的贡献比不上文学,我们认识的韩愈,也大都是他的作品。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出的“辞必己出”和费曼的“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有一致之处。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自己的老师。今天求学的人难道可以没有老师吗?古代求学的途径单一,不像今天的我们,只要你愿意学习,就可以找到任何的老师来指导自己。小冰老师的读书课,我们不就是在互联网上进行完成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说的古代做老师的责任。古代的老师,指的是具体的某一个人。今天的老师,范畴要大的多,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个团队,甚至可以是一个生物或事物,只要你用心观察,用眼发现,用脑思考。
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个老师的基本责任。今天的老师除了这三个方面,还承担着“育人”的主要任务: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当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老师也要渗透方法的指导,以便学生快速掌握。古代的老师,一般都是会有所保留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念扎根在他们的头脑里,使他们不去倾囊相授。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有影射。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活到老,学到老。人,只要活一天,就总有自己不能知道,认识,理解的知识。时代在发展,每一天都会产生新的事物,我们想要了解,掌握,就一定要学习。找老师传授,这是最便捷的途径;没有老师呢?书籍。书籍是最好的老师。用费曼读书法,解决你不能解决的问题。
至于老师的年龄大小,韩愈先生明确告诉我们,我们学习的是知识、方法、技能、思想等等,这些和老师的年龄大小无关,只要他先我掌握了,就要向他求学。就像小冰老师,年龄不大,我这个近50岁的人不是在向她学习!
用费曼读书法,读了《师说》一段,较以前阅读效果来说就是———天壤之别。
四种读书法打成了剑的一面刃 ,费曼终极阅读法,就是刃尖吧。
写作篇:写作算法,写作初心,纳博科夫卡片法和进步回路构成了剑的另一面剑刃。做事的时候不要有想法,而是有算法这句话,让我铭记在心。是的,想法是最不值钱的东西,荀子说,吾曾终日而思,无益,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只有把想法实现为算法,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算法是对你做的事的考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创作也是如此。小冰老师提供的21篇美文,细细咀嚼,真有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幸福感。文字表现出来的真诚,真诚透出来的力量,足以让我震撼。像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一句,把儿子对母亲的愧疚和忏悔与母亲对儿子心的体贴,朴素而真挚地表达出来,简单如同口语的讲述,品味他,让你感到一种心的冲击。小冰老师让诵读、抄写,用心真的很苦!
偷艺后创新纳博科夫卡片法,是小冰老师的发明吧。我见,我思,跨越了素材到写作的壕沟,让写作一下子容易上手了。看到一个好的句子,一想,真的让自己有很多的话要写,原来写作也没有那么难!
若想极速前进,必须高频回顾。创作回路简单,也许因为简单,所以重视不够。小冰老师谆谆叮咛,是想让自己把基本功打扎实后再去写成品,就好像学武一样,马步不扎实,就是自废武功。
产品篇是读书变现这把剑的整体构架,里面蕴含的各种读书,写作,产品打造方法就是这把剑的具体材料。30天的打造,也许只是具有了剑的雏形,但是,最起码在这30天里完成了一种模式的塑造。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一定要在读书中运用小冰老师的这把剑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升华人生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