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呷莫,这是我的第1篇文章,请多关照!
我们从小学到高中都需要学习写作文,写作文就是写作,老师也一直鼓励我们写日记,写日记也是写作,大学要写毕业论文才能顺利毕业,写论文也是写作,包括考公务员写申论,写申论也是写作。诸如此类,生活中很多场景都需要写作,说明写作是个很重要的能力。之前我只是按部就班的写,并不知道写作的意义,毕竟我们的梦想不是当作家,也不是要从事与写作相关的工作。直到最近才明白一些写作的意义,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写作。为什么呢?以下几点是我目前认为的写作意义。
从前就有零零散散记录生活的习惯,在备忘录、笔记本、文档、美篇等。每次都想年底总结复盘,都不了了之。最近有点空闲时间,在整理一些,发现有些事情我只写了大纲,但细节现在怎么都想不起来了。而有些写的很详细,过了这么多年,一读,记忆回来了,很感谢自己当时写下了这些。有时候迷迷糊糊感觉悟出了一点道理,探出点规律,没有抓住,就不见了,白白错失成长的好机会。有些灵感没有及时抓住,过了几年,这个灵感再次来临,才发现之前自己大脑里面就有过,但是没有写下来,就忘记了,再次获得这个灵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也有可能这辈子都想不起来了。所以,我相信:无记录,不生活。想法是气体、语言是液体、文字是固体,固体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时间越长,越显珍贵,而且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所谓成长,本质上就是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增长。写作的背后就是成长。因为写作就是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写出来,就是将网状的感受,整理成树状的结构,最终用线性的文字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包含3个步骤:获取新知识、缝接新知识,输出成果。经过这三个步骤就可以把新知识牢牢固定在我们大脑中,真正的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从而提升认知能力。这也是一个解剖、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每个步骤都在思考,是一种高密度、高效率的思考,持续写作可以提升思考能力。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中说: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基本上只需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或者一套笔记本和笔,就可以开始。
“写下来”是为了答疑解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周岭在《认知驱动》里说:“写下来”是情绪的调节器。书写时可以调动更多的理性资源帮助我们整理思路,可以激活大脑平层的语言区和书写区,对事件有一个更为具体和清晰的认识,帮助我们快速走出情绪漩涡,并产生更积极的视角和看法;“写下来”是专注的聚焦器。无法静下心来做事的时候,写下来,可以启动“元认知”,清空我们的“工作记忆”,从而进入极度专注状态;“写下来”是行动的发动机。把行动或计划写下来,防止自己陷入“选择模糊”的状态,就会让行动力大大提升;“写下来”是目标的出发地。人生目标极大可能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要先写下一个最接近的目标,不断在持续的实践、试错中慢慢浮现;“写下来”是思考的挖掘机。书写必须考虑语言和逻辑,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脑中的知识储备,产生更多的关联,不断突破自己的脑力局限,是锻炼深度思考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每个人都有表达和沟通的需要,不管你是想分享你的观点、想法、故事,还是需要影响或者说服别人。谁都不想在表达和沟通时词穷、吞吞吐吐、语无伦次、没有说服力或者语不达意的感觉。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在你一对一口头表达时,一个是分身乏术,另一个是可能别人暂时没有心情去听,或者不在兴趣范围内,或者不认同这个观点。费时费力不讨好,这样会让自己受挫,甚至感觉很扎心。而写作就是练习用简洁的语言和清晰的思维逻辑去表达,是一种高效的表达与沟通。这不仅是“一对多沟通”,还是“高性价比表达”。发表出去,还能主动吸引共频的人共享,取得反馈,便于自己精进。
古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过这句后,一直害怕自己进入“罔”或者“殆”的困境。而读书写作就是最容易掌握的“学”和“思",学思结合,读写不分家,让输入和输出形成闭环。避免陷入“罔”或者“殆”的困境。最好以输出倒逼输入,以用促学,以写作促进阅读。按照10万:1000的输入输出比,写本文2千多字,我起码要看20万字。实际因为是第一篇,写时,我在“微信读书”阅读了20个小时,1个小时大概看2万字,总共40万字,大致翻了14本书,精读3本,精看3篇文章,写了几十篇的笔记心得。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学习经历, 让我体会到了学习新知识的愉悦感、常学常新的惊喜感、悟出道理的震撼感、生活充实的满足感、突破自己的兴奋感。这种收获自然比随意阅读几本书,什么都没有留下多的多。“只读不写”的学习是不完整的,是低效的。写作是一种主动学习。可以将学习的内容留存率达到90%,而阅读只能达到10%。想一想,你某一天突然觉醒,靠意志力去读完一本书,却收获不大,你还有多大的意志去读一百本,甚至一千本;写作是一种深度学习。将自己新学到的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进行关联,从而才会真正形成自己的知识;写作是一种高效学习。能调动我们的很多器官,而阅读明显调动的少一些。或者根本不需要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以致用,用就是最好的学,写作就是最好的用。 写作不仅能让我们学得更好,还能让我们提升感知事物的能力,获得更多关联,产生洞见,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
写作不是文职人员的必备技能,也不是文艺工作者的专属能力,是我们每个人的刚需。工作、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写作场景不计其数,小到一条微信消息、一条朋友圈文案、一张请假条、一次自我介绍,大到一份工作总结、一份求职简历、一次公文写作等等,都需要写作。基本上每个单位都需要写作能力强的人,机会也会更倾向于写作能力强的人。因此人人都需要学会写作。
写作是刚需,意义又非凡,但是站在岸上是学不会游泳的,要跳进泳池去游才能实践出真知。清脑公众号文章《关于写作,这是我目前能想到最全的》建议每个新手第一篇文章就写《为什么我要写作》,因此我尝试学写下我的第一篇文章《为什么我要学写作》。
附:“微信读书”上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