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看到作业主题都得茫然好一会儿。太过年轻的教龄没有办法负责任推荐的好教育书籍,缺少一节为自己喝彩的课,还没选班干部的方法总结。今天又面临谈谈激励自己的教育名言。呃,这个,现在的我还没碰到一句可以激励或指导自己的教育一辈子的话。不过,我也在努力追寻。那,让我继续偏离一下主题轨道,说说一直以来给我力量的一句话——Nothing is impossible!其实应该有两句的,剩下一句是“厚积而勃发。”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它对我的影响,今天只唠唠前一句。
第一次知道“Nothing is impossible!”是高二,我们从学校的老教学楼里搬进了新教学楼,那个星期由于过度兴奋,班里学习气氛一直不好,班主任很着急,却又不愿意过多批评我们。然后班会上,班主任给我们发了他给我们打印的一篇文章,题目就是《Nothing is impossible》。文中的女孩,高一可以算得上特别痞的学生,上课时睡觉、聊天、看漫画,跟后面的那些男生大呼小叫,把年轻的女老师气得眼里含泪。高二,选择了文科,选择了本科上线三名全是复读生的文科。第一次月考,她考了阶段12名,自我感觉相当良好。而对班级第一名不屑一顾。然后在班会上,班主任对她说,“我知道有些人以为很聪明,看不起那些刻苦的同学,总觉得人家是笨鸟先飞而先天不足。我想说的是,你只是懦弱!你不敢尝试!你不敢像她一样地去努力,因为你怕自己努力了也比不上她!你宁可不去尝试,是因为害怕失败的风险。你连这一点风险都承担不起,因为在你心底,你根本就没有把握!”女孩儿知道,班主任是对的,她是懦弱,她害怕自己努力也做不到那样。她突然醒了,那晚她在日记里写:试试吧,试试努力一个月会不会见效。
努力的过程很痛苦,但忍不住的时候就再忍一下。期中考试,她考了全校第一,全市第一。当他的名字出现在成绩单的第一行时,她默默地对自己说:“记住了,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之后一年多的高中生涯,她都用同样的态度和方法面对学习。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词:刻苦。面对那样的学校,那样的环境,女孩儿不能把北大的志愿挂在嘴上,别人会说她异想天开。但她,从来没有放弃,因为:Nothing is impossible!2003年,她从阳谷一中毕业,以文科641的高分成为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生。她叫贺舒婷!
阅读完文章,班里一片寂静。时间太久,我已经忘了班主任当时给我们说了什么,只知道,班会后的我们,从内心平静下来,恢复之前的学习状态,甚至比以前更踏实努力了。而那个之前的我,从来不知道,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那是我第一次相信有些事情,只要你想做,一定可以做到。我也想试试,试试自己可不可以也像她那样的努力。松懈的时候,会想到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再坚持一下。高二高三,贺舒婷的文章一直夹在我的文件夹里。背书背不下去的时候也扔过书,学不进去时也偷溜出过校园,我可能没有想过高考后像她那么优秀,但是最起码,我想过,不要让自己成为一块废铁。高考后,爸爸妈妈舒了一口气。
大学四年,象牙塔顶,学习,兼职,支教。它在我的书桌上。
毕业后经历第一次失败,但我从来没有放弃,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够努力,够坚持。就像大四的姐姐,考研时,她报的是她梦寐以求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落榜。可是后来的她却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参加了两个月的培训。同样的学校,同样的教室,同样的教授。岁月就是这样,总是在各种它认为合适的时间给你你想要的人生。2015,我也做到了。那篇文章依然在。
所有的改变都源于自己的内心。我始终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因为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只有这条路才能带领我们登上更高的金字塔。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人民教师了,让班里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他们自己,一定充满了挑战。我接受。长大的我们,责任一定会越来越大,对父母,对亲人,对朋友。我愿意。Nothing is impossible!它总会在这一秒和我一起等待下一秒的生命。
把那些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放在心里,让他们看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也让明天的自己更有能力对他们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