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在早上6点让我准时自然醒来。窗帘遮挡了光线,屋内一片黑暗寂静,突然感觉凉风嗖嗖地,我掖好被子继续睡觉。
再次醒来已是九点半了,我穿衣起床到隔壁房间看孩子们,许是我开门的声音惊扰了他们,他俩都在我推门而入的那一刻醒了,于是我给他们递上衣服、袜子,安排他俩起床洗漱。
我回到房间拉开窗帘,顿时整个房间都亮堂了。窗外正飘着细雨,路面上行人较往日少了一些,车流依旧繁忙。我推开窗户,留一点细缝,让房间空气对流,但就是这一条细缝让我感受到了冬日的严寒。我掏出手机看了一眼天气,“我滴个神呐,6度!”这在深圳实属低温了,再加上下雨,天空一片灰白,冷色更映衬出冬日的寒冷。
我洗漱完毕,征求他们的意见后决定下楼吃早饭,从严格的时间意义来讲,已经算是早中饭了,因为此刻已是十点半了。早餐吃了他俩都爱的“肉蛋肠粉”,肠粉做得细嫩润滑,热气腾腾,很合孩子们的口味,俩小家伙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一人还喝了一杯热豆浆。吃饱后,我们母子三人慢悠悠走到附近的超市买好了一天的菜和水果,然后再有说有笑地踱回了家。假期,孩子们和我都处于完全放松状态了,感觉挺好。
回到家,大宝按他之前制定的计划开始写作业、阅读。小宝自顾自玩橡皮泥去了,他说要做一个“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向日葵送给我。我清理冰箱,放好菜和水果,把筒骨放到炖锅里煲汤。家里很安静,我们三人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闲暇安静的时光总是难得,而这一刻最为难得是静心读书。我开始享受自己独处的片刻幽静,随手翻开桌面上的散文集,跃入眼帘的是毕淑敏老师的《造心》。
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
心可以很硬,超过人世间已知的任何一款金属。心可以很软,如泣如诉如绢如帛。心可以很韧,千百次的折损委屈,依旧平整如初。心可以很脆,一个不小心,顿时香消玉碎。
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
造心是一项艰难漫长的工程,工期也许耗时一生。通常是母亲的手,在最初心灵的模型上,留下永不消退的指纹。
文章不长,掩卷而思。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来描述人类的精神世界,这是毕淑敏所擅长的写作手法,这篇文章也不例外。“造心”其实就是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修养,培养在苦难中奋勇前进的毅力和勇气,培养关心和善待他人的仁慈之心,培养豁达的心态和一身正气。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一颗与其他生物截然不同的“心”,而且,作为父母,我们还要在孩子最初的心灵模型上,留下永不消退的指纹,这是一份特别庄重的义务与责任。
“妈妈,快来看我的向日葵,我做好了。”小宝在门外喊我。
“妈妈,我给你讲讲《草房子》的故事吧,我读完了。”大宝也在找我对话。
“好的,妈妈来了。”我一边合上书本,一边向孩子们走去,看来,我的“造心”工程一直在继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