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从而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这也是我们国家对百姓最最公平、公正的制度。通过高考,不仅为国家选拔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也改变了许多普通人的命运,改变了许多家庭的命运。所以一年一度的高考特别是出分时,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高考经历是孩子人生的重要经历,往往也是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一辈子的记忆。高考毕竟是十二年寒窗苦的总结,所以高考时学生家长齐努力,高考出分时学生家长同紧张共忐忑!我作为过来家长也有着很深的体会。记得2010年6月24号,对我们家庭也是不寻常的一天 :晚上八点女儿高考出分。那一天一早,女儿提出出去疯玩一天,我明白她也是以此来消除紧张心理,让今天这一天过的快一些,因此我同意了她的建议。但我自己因为有事只能留守家里,也就注定了我要度过世上这最漫长的一天。特别是出分前的个把小时,我的感觉简直就是心慌、忐忑、六神无主!终于熬到了出分时刻,我慌慌张张的打开电脑,输入女儿姓名、准考证号码,但始终没有勇气点查询两字。只好拿出手机打电话给孩子爸爸(那天出分时刻我们一家三口在不同的地点)告诉他我没勇气查,让他查。孩子呢,自己用疯玩来忘掉这一时刻,其实我们母女都是在逃避这一时刻。只有把这一重任交给了她爸爸,她爸爸的表现是:打开电脑前头脑里先计划好两种可能结果的应对措施,第一种;考出了理想成绩,好办,皆大欢喜。第二种:考砸了,他该怎么安慰孩子,劝导老婆……一家之主做的真不容易。
过了几分钟,在另一地几乎紧张的发抖的我终于接到了她爸爸电话:兴奋的传来理想的高考成绩。我当时听了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重复几遍说着:没看错吧?没看错吧?(因为孩子高考出来没有肯查答案预估分数,只是见她感叹:物理太难了,英语全陷阱!,所以让我们作为父母心理也没有底。其实过后想想:她感觉到难,感觉到陷阱,说明她看到了 难点在哪,看到了题目陷阱在哪)直到确认无疑,我这沉甸甸的心才放松下来。 我相信我们一家三口高考出分时的表现是一个缩影,也是众多高考生的家庭高考出分时的表现。
高考出分除了家人的表现,还有面对朋友关心的各种反应。关心朋友孩子高考出分,我认为是一个特别敏感又难以启齿的关心。也许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你的不关心就是最大的关心。高考已经经历几十年,面对着一年一年各路朋友孩子的高考,我基本选择了:不关心是最大的关心。哪怕是初中我每天给她带酸奶,高中也不乏对她有关心,甚至已经喊我干妈的朋友孩子高考出分时,我依然选择不关心是最大的关心。其实这孩子考的并不差,全省理科排名一万多。本来鉴于我们这样的关系,她妈妈出分前承诺会主动告诉我。但事实上她们还是选择对我隐瞒,原因:孩子、家长觉得还不够满意,总觉得还能更高,这也是大多数高考家长的心理表现。
也有一次高考出分后,我跟一个儿子刚高考出分的朋友微信,聊我另一个朋友孩子高考填志愿的问题,当时觉得平时也关心过她儿子,(高考前还给她发了祝她儿子高考圆满的微信)再加微信话题已经在高考上,顺水推舟式的问了句:儿子高考理想吗?结果是答非所问。说明她忌讳这个问题,人家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自讨没趣,尴尬万分!所以高考出分时,朋友家孩子的高考成绩我认为最好还是选择不要关心,不要好奇,更不用猜测!你也无法猜测,高考成绩家长说与不说的表现不取决孩子成绩高低而是家长的心理预期、要求高低。这么多年来,我的朋友有过四位主动告诉了我孩子的高考成绩,我心存感激,这也是对我信任的表现。其中一位朋友,孩子上的南京名校高中,高考分数只达一本线,但这个朋友还是主动给我电话,向我汇报儿子的高考成绩,并感谢我过去对她儿子的关心。我深深的为此感动,感动她的不要面子,感动她懂得感恩。大多数的家长不会满足孩子实际的高考分数,高了还想更高。(其实95%高考成绩都是平时成绩,家长不愿意接受事实而已)所以高考出分时准确的说不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而是少数欢乐多家愁。
对于朋友孩子高考出分,不关心是最大的关心,这句话也许不是适用所有朋友,不是适用所有时候。记得三年前高考出分那天,我有个亲戚家孩子高考分数出来了,第一时间就把分数告诉了我,希望我给他们家参谋参谋高考志愿的填报。这亲戚孩子妈妈是一位学校的老师,就在我们一起商量志愿的两个小时时间里,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有五六个她的老师同事,接二连三的电话过来,关心她女儿高考分数。在那一刻:我怀疑起我的那句:不关心是最大关心的正确性。
就在这次高考出分后的第二天一早,因为亲历前一天晚上亲戚老师同事的关心出分,也促使我想起这一年曾经关心过我的朋友孩子的高考,出于感恩,我想我是不是也该关心一下呢?因此鼓足勇气一早给这朋友发了微信,关心她女儿高考情况。一个上午没收到回音,我本认为又印证了我这关心是多余而不受欢迎的结论。没想到下午一点这朋友给了我回复:考的不好,没达一本。看完这条微信我立即跳了起来,因为这成绩太在我意料之外了。我刻不容缓,以命令式的口气要求她立即跟我碰面。因为我了解这孩子,中考被名校录取,而且有很强的语言能力,这分数在国内上个二本太亏了。我正好前一晚帮亲戚填志愿了解当年法国对大陆招生情况的信息,我要推荐她立即走法国留学之路。(法国本科公立大学是不需要学费)当时的我放弃整个一下午的上班时间,陪她一起打电话并走访已经去法国留学的家长了解情况,然后立即报名,敲定法国留学面试。过了几天后终于接到她激动而开心的电话:女儿面试取得好成绩,被法国满意的学校满意的专业录取了。并告诉我有些高考成绩比她女儿高的多的孩子因面试结果不如意,法国留学满足专业不能满足学校,满足学校不能满足专业,只有她女儿双满足。这是一个令这朋友意外的反转结果,本来以为只能在家暗暗郁闷了,本来以为只能认命上一个外地二本了。(她从没想过她们家能走出国这条路,因为她不了解法国本科公立大学不要学费,以为自己经济条件够不上)没想到她放下面子对我的回复,才赢得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机会。(在此也可见面子与信息孰轻孰重)
其实孩子的高考成绩95%都是平时成绩,只有极少数学生超常发挥或者失误。可大多数家长紧紧的捂着自己的面子,掩耳盗铃!反而引起很多好奇的朋友猜测:一定考的很差!事实上孩子考的成绩在外人眼里也已算不错,只是家长要求更高而已。坦然的面对又有何妨?大方的告诉朋友又有何妨?说不定获得更多信息,让你学校填的更妙,让你专业填的更好。
作为过来人家长的我深深体会:在高考这一关,每家每户都把高考成绩跟孩子的命运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其实据调查研究报告:高考成绩对最终人生前途的影响只能占到20%,而80%来自于社会这所大学的再学习。大学毕业踏上社会也许名校是个敲门砖,但进单位三两年大家很快会忘记了你是哪个名校还是二本三本毕业,唯一能记住的是你工作的能力、你的为人、你的性格……所以高考出分时,考的不理想的,大可不必为这人生前途的20%郁闷失落,后面能努力的机会还很多。考的理想的,也不必得意忘形,你只是暂时的胜出,人生的路很长、很复杂,结果如何谁也无法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