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对车轱辘里的有无哲学真切的有了体会。游戏的有无在于心中,朋友的有无在于机缘,有 或者 无,都不可强求。
近来总是埋怨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以至于大了的现在极缺少安全感,不敢放肆去爱,也受不得他人的好。如此淡如水的交友准则,好不容易接纳了一个可以依靠的朋友,愿意放纵自己的情绪,但最终的想法也只存在慢慢远去的过往。
相识九年,也是不可强求,是有多无奈。如果要求仅仅只是放在是否回复我讯息,或者是否及时的回复我讯息上,未免低了。但仅此而已,也做不到。忙是可以理解的,圈子不一致也可以理解的,所以认真理解的我只能淡去情感和依赖来缓解失落感。朋友,讲陪伴,陪不了的还是不是朋友呢?以后大概会知道吧。
印象分很重要,也很骗人。如果对一个人的认识花了九年的时间还停留在印象分里,就有点拎不清了。多才多艺和勇气是我欠缺的,却印象中是她恰恰拥用的。潜意识里过于美化过于钦佩她的人格,这很正常。但是,那么有情有义的人儿啊,我是不是该合算合算,有几分情几分义用在我身上。对美好的品质的好感,只能停留在电视剧,要真真的用在人身上,还是要比较个轻重缓急,利弊优劣。若真有不计较的感情,用 道 来说,又是一种有无喽。
她眼中的我,也是个未曾记挂,没心没肺的人吗?如果表达方式不在一个频道,我可能才是那个冷酷的人。如此,我该更热情一点?想来,和大多数人都不在一个频道的我,反省反省。即使九年,也保留了很多自己。这种表达方式使我快乐,我就舍去结果。这种表达方式的结果是孤独,难以承受就改变。所以,找个懂我的人多么难,她并不懂我,可能是我并没有给机会她懂我。
那么,把一切当作上天的安排,朋友 是惊喜,而非寻常、日常。如此想,有则珍惜,无不强求,回归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一种 道 的安慰。只是,该爱的时候,我还会爱吗。隐忍的感情何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