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赶路的人,看到有炊烟升起就会兴奋无比,因为炊烟意味着“烟火气息”,“烟火气息”会让漂泊的心有所依托。“人烟”一词,更是把烟火与人直接相连,甚至融为一体,意味着生的活力和希望。
时代在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外卖也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的人有太多理由不回家吃饭了:太累了,不想自己做了;做饭太耽误功夫,自己做的又不好吃;买菜做饭、洗刷碗筷、收拾厨房,多麻烦啊,以前还出去吃,现在叫个外卖就送饭到家;当然,最直接的就是,懒得做……
如果仅就吃饭这件事来看,点外卖、出去吃、自己做都无可厚非,都能吃饱肚子。既然都能吃饱肚子,况且外面的饭菜往往更美味,又何必计较在哪吃、怎么吃呢?
但,吃饭绝不仅仅是为了活命!
从一个家庭厨房的烟火气息里,无法预知主人能否事业有成,但确能窥到“家道”的兴衰之气。
家,不只是可以为我们提供安身之所的房子,更是每个家庭成员心灵的庇护所和精神的大后方;不仅“安身”,更能“安心”。“安身”的房,是需要物质投入才能拥有;“安心”的家,是需要精神投入才能建立。没有投入只要产出,早晚会破产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家庭的经营不比事业的发展更容易。家道兴旺了,每个家庭成员都会更快地成长,而且会一代更比一代强。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无论是养育我们成长的父母建立的家,还是自己成立的即将继续发展的小家庭,自己的哪些付出让家道越来越走向兴旺?
“炉灶不热,家道不旺”,炉灶热了,家道不一定旺;但炉灶不热,家道旺的可能性就不太大了。因为烟火气不仅在一定程度反映一个家庭生活气息的热度,更能折射出一种家庭观念:对于家庭经营和建设,是否愿意更多地投入情感和智慧?
家庭观念,决定了家庭发展的走向!
多少人事业有成却对家庭疏于经营,陷入离婚大战、财产分割、争夺孩子抚养权等泥潭,在一系列矛盾纷争中岂止是两败俱伤?钱,不缺。人,不少。可是,家已经分崩离析了,何谈家道的兴旺呢?这是事业再怎么成功也无法弥补的人生缺憾。
更多的人事业一无所成,家庭没有发展,只是一代一代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从一定程度上说,这都是家庭观念决定的。
老子的“美其食”不是指“鲜肥滋味之享”,而是告诫我们“吃饭”不仅仅是维持生命的底线生理需求。美,美在一家人边做边聊的气氛,美在细品米香菜嫩的滋味,美在享受天伦之乐里独有的烟火气息。即便是做一餐简单的清粥小菜,也能让我们在和乐融洽中,不仅身有所安,更让心有所安。为家人做一餐美食,更多的是一种爱的表达;家人团坐共进美餐,更多的是爱的交流和互动。这种爱,大概只能在缭绕的烟火气息中得到滋养。
你一定会问:“不在家做饭,外面吃或点外卖也是与家人共度啊,也一样有生活气息啊?”偶尔为之,无伤大雅;长此以往,生气尽失!大人不做饭,孩子吃外卖,如此循环下去,家庭的存在价值只剩下一个——活着。这种生活态度,想让家庭成为心灵的加油站、精神的根据地,来滋养个人成长和家庭发展,推动家道走向兴旺,无异于缘木求鱼。
多少年轻人吃饭基本点外卖,说:想吃什么点什么,多方便;桌子上乱七八糟,说:收拾了还会乱;被子不叠,说:晚上还得接着睡;衣着不修边幅,说:有重要场合我会收拾好的;居室里面落不下脚,说:我为房子服务还是房子为我服务?
听起来振振有词,似乎也不无道理。只不过是把生活降格为活命,让身体沦为挣钱的工具,家庭成为活着的外壳。这样的活命,绝不仅仅是外在的粗糙,更是内在人生态度的茫然。所以,活命尚可,发展极难。
是的,家道兴旺,绝不会仅仅凭着炉灶热起来这么简单。但 “炉灶不热,家道不旺”这一流传千古的俗语里,更多的是家庭观念的定位。尤其在告诫我们,面对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缤纷世界,不迷失自己,别丢掉生活之本,更不能忘记家庭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