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春节看了几集剧春节看了几集,印象不错~本想抽空看,但情感婚姻类作家已帮我看完了,并且给出了以下观点——
这是一部良心好剧!
某作家长期关注婚姻家庭的写作者,我在看剧的同时,也总结出了这部剧里朴素又深刻的9个情感真相——
1
最没出息的那个孩子,
才是来报恩的。
雷佳音饰演的周家老三周秉昆,像极了很多家庭里,最没出息却对父母最孝顺的那个孩子。
多子女家庭里,争气的那些孩子,当了官,发了财,出了名,成为父母的面子。
与此同时,他们也忙得成了父母一年到头见不到一面的人。
而那个没有出息的孩子,天天守护着父母,跑里跑外,忙上忙下,给父母做好吃的,带父母就医看病,知道父母任何细微的衰老,也明白父母内心隐秘的感受。
他时常会和父母有矛盾,有冲突,有彼此看不惯的时候。
但这种较劲和怄气里,却藏着亲情之间细水长流的陪伴,和至深至爱的感动。
2、那个总被忽略的孩子,
一直渴望父母的认可。
剧中有个细节,看得我眼睛都哭肿了: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历经艰难,周家人终于在春节团聚了。
丁勇岱老师饰演的周父,高高兴兴地带着儿孙,给街坊邻居拜年。
所有人都在夸周父教子有方,大儿子考上了北大,还成了省长的女婿;
女儿也考上了北大,还嫁给了诗人;
但没有一个人提老三周秉昆。
为父母付出最多的那个孩子,因为做了太多庸常琐碎的事儿,反而理所当然地被忽略。
就连日日享受他照顾的父母,也觉得如此。
周秉昆第一次生气了。
他整个春节都过得气鼓鼓的。
尽管整个春节里,家里大小事务,吃穿用度,都还是他和挺着大肚子的老婆准备。
因为内心里聚集了太多委屈,他和出息的哥哥干了两架,还生平第一次在众目睽睽的火车站,和父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他替内心里那个委屈的自己正名。
后来,他辞掉了酱油厂的工作,到出版社下属的饭店上班,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了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赚的钱比哥哥姐姐都多。
但他还是不敢给父亲写信,说出自己辞职,成了没有编制的临时工的事实:
为了整个家族付出太多的他,最畏惧的是父亲的失望,最渴望的是父亲的认可。
那个最没出息的孩子,是多么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是多么期待成为父母的荣光。
3
兄弟姊妹间的深情,
也藏着比较的暗涌。
同样的年代,同样的父母,同样的家庭,但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命。
有的孩子聪慧,运气好,又肯努力,自然就会走上更好的平台。
有的孩子愚笨,运气差,即便很努力依然拿不到属于自己的王炸,就会成为人群中垫底的人。
世俗的眼光下,人们只会看见那些出息的孩子,很难看见那个没出息的孩子。
这时候,一种微妙失衡的关系,就会在兄弟姐妹之间蔓延:
妒忌和轻视,误解和纷争,就会由此产生。
兄弟姊妹之间,也是有嫉妒和比较的。
这是人性的弱点。
要承认并看见这一点。
所幸的是,血缘和沟通,手足和深情,最终会让兄弟姊妹之间,学会换位思考,进而懂得这样的道理:
看似风光混得好的那个人,其实也有很多不得已。
因为众生皆苦,风光高处,同样不胜寒。
看似窝囊没有本事的那个人,其实也有伟大的地方。
因为他的隐忍和托举,一家人才有了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