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常抱怨孩子遇到困难会退缩,总是感觉自己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甚至不敢尝试有兴趣的事,也不善于与人沟通等等不自信。
今天呢,睿悦妈妈用【双向养育】的理念来和妈妈们一起学习一下,孩子们这些不自信的表现是怎么发生的呢?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呢?
一、不贴负面“标签”
年前小学聚会,因为多年没见面,大部分同学都印象模糊了。
大家互相介绍,最后基本都能对上号,还能想起当年的幼稚往事。
有位女同学,去了没待一会就走了,
经同学提醒很久才想起她是谁,小时候性格温和,聪明伶俐,当年对她还很是羡慕。
但是后来爸爸去城里打工,她和重男轻女的妈妈一起生活,
从那时起就正式被妈妈冠名为:赔钱货。
再后来就越发地不自信,见人躲躲闪闪……小学毕业后也没有再读书,
打了几年工就找人草草嫁了,过的也并不好。
现在20年过去了,她妈妈也因病也去世几年了,可是这个“赔钱货”的标签已经长到她的心里了。
尽管这位同学的暗淡生活并不全是这个男尊女卑的标签决定的,
但是这样一个标签时刻都在提醒她:你是个没有什么价值的女娃。可以想象一个总被否定的人如何能过出璀璨的人生。
作为对孩子一生最有影响的父母在孩子年幼时给他们的性格贴上什么样的标签,将极大的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影响到孩子未来变成什么样的人。
为人父母该做的是:避免给孩子使用负面标签,当他们表现出积极正向的品质时予以认可,他们更有可能发展出健康的自尊并坚信自己的善良本性。
二、善于发现优点
一位朋友的表妹,因为临近高考“玩”自杀,未遂。
她妈妈焦虑之极、难以入眠,知道原因后就更是判定女儿不可理喻,
自杀的原因竟然是,男友以“高考重要”为理由和她分手,这下女孩就受不了了,
后来女孩妈妈找到朋友开解一下女孩。
女孩很抵触,不以为意,认为朋友会像他妈妈一样给她一通骂,然后再落到“她因为失恋自杀是对自己太负责任”这个点。
然而朋友出乎意料的说:“看不出来啊,你挺有眼光啊!”
“嗯,怎么讲?”女孩有点意外,放下戒心。
“这个男孩不错啊,”朋友配合着夸张的表情
“找我分手不错?”女孩漫不经心
“他知道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不是现在的小男生都能做到的事哦,你们之前谈恋爱肯定甜蜜无比吧,可现在对于你们最重要的事是高考,他能因为高考及时刹住车,做应该做的事,是个不错的小伙子。”朋友解释到。
“你讲的有道理,他向来是有谱的男孩,不然我也不会喜欢他”
“那就对了啊,这说明你也是有谱的女孩,也是知道在合适时间做合适的事的人。”
后面谈话就很和谐了……
在关系难以突破的时候,换个角度,发现对方的优点,并表达出来,会事半功倍。
这个方法不光在亲子关系中屡试不爽,在两性关系中也是很有效果。
比如很多宝妈会抱怨宝爸在家里什么都不做,更不会陪娃玩,
其实大部分宝爸是因为宝妈的不断指责批评才逃离家务的,因为不管自己怎么做都会被批评啊,谁还会去做呢。
宝妈们不妨换个角度,发现宝爸的闪光点,
只要宝爸帮忙洗了碗,哪怕碗还要重新洗,也要看到宝爸开始分担家务这个优点,而不是指责他事情做的不好。
培养一个健康自信的孩子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发现他们的优点。所有人都拥有共同的需求,希望感到自己重要,感受到别人的爱和接纳,发现优点恰好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我们很多父母会不断发现并去纠正孩子的缺点,这种养育方式不会成功,因为他违背孩子的天性,将关注点集中于我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而不是我们希望发生的事情。
三、允许孩子犯错
在小区附近溜娃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
大都是奶奶带着孩子,玩游戏,
孩子聚精会神的玩,有时因为各种原因弄错,就会丢分,
旁边的奶奶就不能淡定了,你应该这样,这样……
通常孩子不会听,照样按自己的节奏来,
那奶奶就会火了,你再那样、那样就不要玩了,硬币都浪费了,分都没有了,等等。
孩子很反感,还是会按自己的方式来,
要是还错的话,奶奶干脆抢过来自己玩……
孩子就娃娃大哭。
明明很轻松的一个游戏,因为奶奶不允许孩子犯错,搞得关系紧张。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但也看出来,这么小的事上家长都不允许孩子犯错,在一些重要的事上更是容不得孩子有半点失误了。
然而事实是,当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就有可能会犯错误。“错误”的意思就是你虽然错过了一些事情,但是你能将之视为一种正常情况。
只有不断尝试不同的事情,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成长,我们正在尝试的一些事情或许被贴上错误的标签,但在事情结束之前,我们无从知道哪一个尝试才是错误的。所以犯错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那么我们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做到以上三点么?
不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父母一句无心的负面评价,或许会让孩子终其一生去突破。
用一双赞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手里拿着锤子,总找孩子的缺点敲打。
用放松的心态接纳孩子所犯的错,其实没有所谓的错误,只是知道某个解决问题的方式行不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