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别喜欢看《奇葩说》,并且被里面的傅首尔的风采深深折服。在每期的辩论赛场,傅首尔昂首挺胸,底气十足,淡定地站在对方面前侃侃而谈的风姿令我迷醉,仿佛她就像个发光体一般,自带气场。
我不禁内心暗暗渴望:我多么想要成为这样自信且有影响力的人!
在生活中拥有这种感染力的人往往具有凝聚力,能够让别人成为自己的帮手,并且无论说什么都会令人信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曾说过:“现代社会中,无论事业上还是生活上的成功,都取决于我们影响他人的能力。”
可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既没有强大的实力也没有权威指导,怎么可能做到一呼百应的影响力呢?
下面我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书名叫做《影响力大师》,这本书的创作可不简单,它是由一个精英团队(集企业资深顾问、心理学博士等)仔细阅读了17000多篇文章,经过观察不同有影响力的人物,密切观察他们的工作并从中寻找普遍规律,总结出来的一套适用于增强普通人影响力的技巧。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书中的精华内容。
1
明确目标,衡量标准
心理学家做过一组这样的实验:组织三组人,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前进。
第一组人既不知道村子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被告知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的时候,就有人叫苦;走到一半,有人愤怒并抱怨为什么要走那么远,甚至停下来不愿再走。
第二组人知道村子名字和路程,但路边却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和时间。刚开始时大家都凭借经验预知自己已经走了路程的一半,当走到全程四分之三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
第三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的旁边都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快乐一阵子,他们一直情绪高涨地到达了目的地。
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当人们有了明确的目标,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的做事的动机就会不断地得到强化,他们会更愿意为达到目标而不断努力。
就像公司里的主管一样,为什么同是主管,有的主管能够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并且他手下的员工工作效率很高,而有的主管看似每天都在很勤奋地开会,可是他手下的员工积极性却很差。
“我们这季度的销售目标不理想,希望各位再接再厉”和“这季度的实际销售比之上季度下降了4%,我希望每位都能把自己的销售业绩与之前做一个详细的对比,并且总结一下得与失,然后制定出为下季度增长5%的总销售额的计划”这两段对话 有什么区别?
前者只是一个很模糊的目标概念,每个人对“再接再厉”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这样的目标毫无影响力可言。
而后者则是一个很具体的目标,它要求每个人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这样的目标可以促使员工为完成总目标能够切实地努力着。
当然了,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不代表万事大吉,而是在提出明确的目标之后还要有相应的可衡量标准。
还是拿上个案例来说,有了具体的计划,还要为这个计划加一个期限和相应的奖惩机制,不然空有目标没有标准会造成员工的懈怠情绪。
所以要具有影响力,要避免模糊的目标,当然了衡量标准也是必不可少的。
2
发现关键点
心理学中的“二八定律”是说决定事件成败的往往是那20%的因素,比如说世界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20%的啤酒消费者喝掉了80%的啤酒,那20%的顾客是啤酒供应商的重点对象。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看事情一定要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就像当年毛主席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星星之火点燃了中原大地,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才能集中力量解决问题的根本。
有的商家很会善于发现关键点,利用关键时期。比如这次新冠肺炎期间,我们小区的物业人员在业主禁足的期间,主动帮忙业主采买,为物业部门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反观那些在疫情期间坐地涨价,闹出了“天价白菜”的某超市,即便是获得了短期的暴利却也因此丧失了消费者的信任。
也许有的人说:我感觉自己的生活里很难发现那些关键点怎么办呢?是不是就不能树立影响力了?
不用着急,很简单,向身边的人学习。
同是做服务员,在我们餐厅的小杰特别的招客户喜欢,每次都能让客户享受到满意的服务,因此他的好评率是相当的高。
经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小杰收到客户欢迎除了他本身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之外,还特别的留心观察客户,时刻注意客户的情绪变化。
有一次看到一位女客户不舒服时,他会上前送一杯热水,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果遇到有带孩子的客户,他会免费送一个很便宜的小玩具。
因为小杰周到细心的服务,所以很多客人都会愿意购买小杰推销的酒水以及菜品。当然了,作为回报,小杰的提成一直都是很高。
学会抓住关键点,善于向我们身边的人学习,不知不觉中你也会拥有影响别人的能力。
3
找到行动的动力
有了明确的目标,找到了关键点,那让人如何去采取这些行为呢?
那就是让人拥有行动的动力。在书中,作者把动力分为三个方面:个人动力,社会动力以及系统动力。
在教育熊孩的时候,很多家长任凭磨破了嘴皮子也无济于事,与其干巴巴的说教,不妨试一试给孩子讲个小故事,将道理蕴藏于故事之中,孩子在听的同时也能很容易就学会你所要告诉他的道理。
除了讲故事激发个人动力之外,还可以借助社会的舆论力量来达到让对方采取行动的方式。
很多人会有这些感受,当你苦口婆心地劝说对方不要熬夜的时候,可是对方压根就不会听你的好意,这时不妨把那些权威人士写的关于熬夜的害处的文章让对方看。
当然,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影响力,除了借助权威之外,还要以身作则,这样才更有信服度。还是拿那个销售业绩的例子来说,作为主管,你也要以身作则,努力达到业绩,而不能手下人努力跑业绩你却在办公室喝茶,否则,员工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
最后来谈一谈系统动力。很多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而不断地给予孩子物质奖励,可是你是否发现孩子在这些奖励的作用下,胃口越来越大,甚至到不给奖励就不学习的地步。
这就使得奖励的意义偏离了它的本意。这是因为当外部的动力大于内在的动力时,内在动力就趋于惰性,破坏了孩子的内在动力。
我们不妨把奖励变成一种情感的奖励。比如当孩子完成了一个目标时,我们可以答应陪孩子做他喜欢的游戏,或者承诺陪伴孩子半天时间,这些奖励的价值虽然很小,但可以增强亲情的纽带,让孩子得到内在的满足。
有时候,增加我们的影响力并不是意味着去改变别人,而是尽可能地去创造有利于我们的环境,从而让别人更容易去接受我们的看法甚至因此而采取我们所希望的行动。
从本书中,我们可以学到想要增强自己的影响力的三个重要的步骤:明确的目标和衡量标准,抓住关键点,找到行动的动力。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三点的学习,并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相信在生活中的反复练习你也可以成为真正的影响力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