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能力,动词,指建立信息输入框架,洞察用户需求里的痛点、痒点、爽点,整合有限资源形成解决方案并打包成产品向世界交付,换回报酬。
欢迎来到陈法法的互联网根据地,这是《梁宁·产品思维30讲》读后感和实践反思系列专题的第01篇。分享内容是《01发刊词丨产品能力是每个的底层能力》的读后感,以及我带领团队伙伴打磨升级解决重庆学生家长实现家庭阶层跃迁难题的课程服务产品的实践心得。
产品能力给我信心和饭碗
先介绍一下我为什么要在“双减”时代继续从事教培的原因。我之所以进入教培行业,完全是误打误撞,那是2018年从东莞辗转北漂,借助知识付费和微信社群红利的浪潮漂进了互联网教育科技大河。在小池塘修炼3个月后,幸运地遇到贵人@欧文把我捞进好未来这条教育大河里的主干道。再后来,又遇到一堆贵人,跑遍教育大河主要干道、大池塘,见识到各路大佬的修炼法门。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学习远则改写60、70、80后一生务农的命运,近则改写85、90、00后一生停留在出生阶层的命运。
不知道你是否能够接受终其一生停留在出生阶层的命运。就我而言,绝对无法接受,因为我还有两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丈夫和父亲。有些人看到这,觉得我在制造焦虑,在给自己从事行业职业增光加彩,瞬间就能举出N多反例,比如,双减、欠费跑路、舆论打压等。老实说,我一点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只要不违反法律,能不能做以及过得好不好、体不体面只有你自己和银行卡余额最清楚。
我的成长经历告诉我,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力和换回报酬的差异比人和狗之间的差距还大。高中毕业至今16年,做过流水线打孔工人,装过电动车,剪过阿迪耐克包包的线头,修过电脑软硬件,干过快递打包,开过商务车送货,有时连给闺女买桶200块的奶粉都要岳父岳母接济。学过PS培训班,上过网易公开课,买过N电脑维修、公众号运营写作书籍,从事过小公司打杂网络推广,进过美国纽交所上市业内数一数二且10万+员工的北京大公司,一路从简历拿不出手业绩近乎0的小透明走到略有所长离职创业,再到重回互联网科技大厂基层管理岗但操盘3000万+项目,最大收获就是不再为找工作和家人生活所需发愁。
在做过、经历过这些后,我的收获之一就是1000%相信学习提升能力,能力换来生活所需资源,用好金钱、时间、精神资源就能改变生活,甚至是阶层。同时,我发现自己无意中运用、经历了梁宁老师所描述的产品能力:从一无所有为吃饱饭养活孩子发愁到略有所成还完欠债,就是因为从自怨自艾到行动起来去学习、尝试,在老婆、闺女支持下,一次又一次把自己当成一个产品卖给有需要的用户、公司。
从第一个用户到第一桶金
梁宁老师在发刊词文章中列举了全球市值最高的7家公司,比如苹果、微软、谷歌、百度、腾讯、阿里的从第一个用户到第一桶金的案例。我目前还没有拿到人生的第一桶金,2021年差点做到,但因为“双减”把收到的学费退给用户了。
如果人生第一次收到工作收入意外的钱算第一桶金,而且这个桶里只有千分之一金币的话,我曾陆陆续续做到过好几次。那是2017-18年,我通过写公众号输出内容,然后做个人成长微信社群和知识星球,收获了我人生的第一个用户(007不写就出局20班战友友情赞助)和99元/人的年费。
严格意义上来说,2018年北漂意外进入好未来,银行卡到账是东莞工作3倍收入的那个月起,到2022年2月底离开北京网易有道并还完房子首付和装修借款的那一刻,我算是拿到人生第一桶金——家庭现金流由负转正。
用户需求决定产品形态和价格
提升产品能力前必须牢记的铁律:用户需求决定产品形态和价格。
看到这句话,你会觉得我说的是有用的废话。曾经,我跟你想法一样。我们随便去哪一家公司,大家经常会把“客户是上帝”“用户永远排在第一位”挂在嘴边。然后,我们又常常因为营收目标和收入提成,想尽一切办法从用户身上赚更多钱。这就让人很困惑、很矛盾,但你一时间又拿不出更好的判断标准和解决办法。
我真正体会到用户需求决定产品形态和价格,是因为找工作的经历。这里的用户,指的不仅是买你生产的杯子、书籍、百货等产品的用户,而是泛指一切需求方(需要你自身或生产的产品服务去帮他解决问题)。
上文提到过,我只有高中毕业学历,既长得不帅又肤黑还矮,没法靠颜值吃饭。同时,我没有一门诸如平面设计、电工焊工、家电数码维修、机械维修等硬技能,也不愿意去学习。所以,在踏入社会的前10年,只有卖时间、卖体力且不需要动脑的工作岗位需要我。你很容易想到,市场上能胜任这些低水平重复的岗位的人简直多如牛毛,我能交换回的价格(工资)肯定也极低。
第一次无意中体验到用户需求决定产品形态和价格是2018年3月初,也就是北漂第一份工作。
以前的我去找工作,穿着打扮虽不会不修边幅,至少很土。同时,也不写简历,因为自认为没啥拿得出手的工作经验。更扯淡的是不调研面试公司基本信息、产品,也不知道根据对方岗位需求去提炼匹配的胜任能力和经验,更不知道先摸清这个岗位的市场价格区间。一句话总结,就是从五官五感、职业角色、能力层面都没有包装,更没有搞清楚用人方需求,还嫌弃对方不识货——为什么自己这瓶水跟机场矿泉水质量一样却卖不到对方十分之一的价格。以上都是2018年北漂前去找工作前的真实想法和行为。
之所以发生改变其实很简单,因为北京的公司比较正规,需要投简历、面试。同时,我必须在一个月内找到工作,否则连吃饭住宿都成问题。于是,我几乎从2017年初就开始准备,从报名三节课互联网运营P1课程、插座学院公众号运营课程并实战,再到去参加、协助运营付费社群,以及自己打通从公众号输出内容引流到付费社群去积累经验和案例。然后,又做了请007战友帮忙,尤其是上海某500强外企的人力资源总监@菲凡战友帮忙审核简历等准备工作。再然后,初步完成从外表到能力、经验的包装,勉强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具备社群运营能力的产品。最后,幸运地得到@杨满意老大赏识,在北漂第一周成功入职,实现从传统渔具行业打杂转行到互联网教培商学院社群运营,拿到原来收入的300%的价格。
因为有了第一次莫名其妙成功的经历,所以接下来又陆续把自己卖给了好未来、创业团队、翼鸥、网易有道。北漂和短暂创业的4年,市场上适合我职业的用人需求其实发生了至少3轮里程碑式变化。而我,差点就在这上面栽了跟头,断送我们全家饭碗的那种。
由于你可能不是新媒体运营同行,所以我就简单总结并描述一下为什么这些坑很致命,以及跟主题“用户需求决定产品形态和价格”。
简而言之,从个体就业这个产品的角度,也就是把你自己作为一个产品卖给公司(找工作)来说,你的写代码、修车、修家电的硬技能有过时的风险。过时,也就意味着即使你拼了命也没人需要,自然也不会有人愿意花钱购买。比如,点钞机替代银行柜员的点钞能力,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取代传统媒体信息生产分发。
今日得到
小结一下:产品能力对个人来说,就是面向市场需求,把自己打磨成一个产品并卖出去,拿到生活所需的报酬。产品能力对公司来说,就是面向用户需求(难题),团队合力搞出一套解决方案并跟竞争者有差别,换回维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所需资源的能力。
你提升你的产品能力前必须牢记一条铁律:用户需求决定产品形态和价格。
只要不违法犯罪,尽可能减少闲言碎语的影响,摒弃政治正确或站在道德至高点的姿态,沉下心关注自己、家人、用户(我们的衣食父母)的需求,整合资源解决他们的痛点、痒点、爽点,交付给自己、世界一个满意的答案,那么我们就能获得或交换回应有的回报。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全力以赴做到提供的产品服务是用户需要的,交付没有缺斤少两,对得起用户付的钱和花掉的时间。我还200%相信:等价交换是本分,得到认可是意外,受到尊敬是奋斗的终极目标。
禅定时刻:敬畏常识,以用代学,改变才会更高效。
小饼干钓盔甲鱼 陈法法第87篇原创,《梁宁·产品思维30讲》读后感和实践反思系列专题的第0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