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是财阀控制的国家... 吗?

在国内一聊到韩国时政时,经常听到这样一个结论,这是一个财阀控制的国家。

类似的说法我听得太多了,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说法,心中一处总觉得不大对劲, 一方面觉得好笑,另一方面也感到无奈。

“财阀”这个词,你听上去感觉如何?在我看来,它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更准确地说,这几乎成了中国人专门用来形容韩国的一种负面标签。

我们能不能换个更中性的词?比如“资本家”,听起来是不是温和许多?再讲究点,可以称作“财团”;若是站在正面去理解,不正是“企业家”吗?

我们一提“民族企业家”,心里多半是带着敬意的;可为何换成韩国企业,就忽然成了“财阀”?带着一点轻蔑,一点讽刺?

放眼全球,哪个主要经济体不是由大型企业集团支撑?哪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不是与资本高度相关?你说美国、加拿大、日本、北欧这些国家就没有“财团”?那他们的高生活水准又是从哪里来的?

没有这些大企业的投资与整合,哪里来的重工业?哪里来的科技创新?哪里来的现代化体系?如果没有资本,初创公司怎么存活?没有VC和天使轮,哪来的今天的谷歌和苹果?

所以,当国内一些人用“财阀”来描述韩国经济时,我觉得他们的理解实在浅薄甚至偏颇。我不是说“财阀”这个词不存在于韩国语境中——它当然存在。但在中国人眼中,它却被简化、扭曲,变成了一种嘲弄。

提起资本家,有些人马上就想到“剥削”。但正如埃隆·马斯克说的:“剥削源于权力,而非资本。”这句话,我觉得比厚重的《资本论》更一语中的。

那么,权力从哪来?是来自人民、规则,还是暴力和专制?毛泽东曾讲“枪杆子里出政权”,那么问题来了——这“枪杆子”是在人民手中,还是掌握在特定集团之中?

如果一个企业家,依照法律规则、正当经营,他凭什么不该被尊重?遵守契约、守法经营,这是市场经济的根基。而尊重规则,就是对“宪政”精神的认同。

“宪政”的本质,就是大家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而宪法,就是这套规则的最高准则。在这样的制度下,不是人说了算,而是规则说了算。权力被关进笼子,社会才能运行得更稳定、更公平。

反之,如果权力来源于极权,就如那句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初看似合理,但一旦权力不加约束,最后演变成“人治”,制度就会崩塌。那时的法律,不过是一纸空文,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下层只向上负责,谁还管老百姓的死活?看看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就明白了。

说回韩国——

还记得朴槿惠案吗?全韩国民众用和平方式,将一位总统拉下马来。全球有几个国家能做到这一点?你以为这是偶然吗?

再看卢武铉、李明博、三星太子李在镕,他们或被选上总统,或被送入监狱——这背后,正是韩国制度力量的体现。你可以说韩国腐败,但你不能否认它有自我净化的机制。而这是许多国家所缺乏的。

韩国不是完美国家,但正因为有制度、有监督、有媒体和舆论,它才能在动荡中不断修正,不断进步。

2019年,韩国人均收入已突破3万美元,稳稳步入发达国家行列。这个数据不是靠摩天大楼堆起来的,是产业、制度、国民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支撑的结果。

有些刚到韩国的中国人,会失望于这里没有太多摩天大楼,以为落后。但深入了解后,就会意识到,发达不是表面的“高楼林立”,而是社会系统与生活质量的综合体现。北京大学某位教授说得好:“我们刚来的时候都很瞧不起这个国家,三个月后,都沉默了。”

你问韩国男人帅不帅?其实这并不重要。关键是他们普遍身体素质好,身高体格甚至不逊于欧美。不信?你可以到汝矣岛任何一条街上看来来往往的人群,观察个30分钟你就可以感受到的,不用去数据统计,这不是偶然的,是全民服兵役制度与体育文化的结果。中国人曾经也讲过“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但真正做到的,是韩国。

而国内一些人,却始终带着偏见看待韩国,总在贬低中找优越感。这种夜郎自大的心态,实在令人唏嘘。

我写这些,不是为了“洗地”,也不是为韩国辩护。我只是希望我们看待问题时,能多一份理性,少一些情绪化的标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