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要一个“懂事”的孩子

四个半月前,我的宝宝出生了。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医生兴奋地把孩子举得高高地给我看,“看看你创造的成果!(Look at what you have created!)”当时我的胎盘刚被摘除,我身体里的荷尔蒙水平发生了巨变,刚刚剧烈地呕吐,并全身不自主地发抖。看到宝宝的那一刻,我的视线是模糊的,但心却被幸福的闪电狠狠地击中。然后,我的大脑告诉我,“什么?宝宝是我创造的?不对,我只参与创造了他的身体。他是个具有灵性的生物,我如何有能力创造他这个人呢?


宝宝和我

关于孩子的降生,我经常想起哪吒的再生。我记得小时候电视上看到,太乙真人用荷叶莲藕摆出了个小儿的形状,并吹了一口仙气,哪吒立刻生龙活虎起来。可见,荷叶莲藕并不是一个人的根本,那口仙气才是。

自从有了孩子,有时候不自主地会想我的宝宝会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呢?心里涌现很多词,或褒或贬,没想到最抵触的一个是 - “懂事”。记得小时候,父母和长辈夸孩子最常用的一个词是“懂事”。之所以不喜欢这个词,主要是因为“懂事”是家长完全从自己的角度来评判孩子。如果孩子能方方面面如自己所愿,那就是“懂事”,不能的话那就是通过言辞或者体罚来改造孩子。所以,顺从便成了一个孩子应有的美德。当然,孩子有不对的言辞和行为举止时候,父母是一定要纠正的。但是,孩子应该是个孩子,大人应该是个大人。孩子应该做孩子该做的事,大人应该让孩子保持童真,并尊重孩子独立和珍贵的人格。

自从有了孩子,我也经常思考我和孩子的关系。小时候,我妈说我的时候会说,“我生了你,我让你怎么做你就应该怎么做!”偏巧我是个犟性子,有时候回嘴,“那你把我放回你肚子里好了!”小时候自然是不知道为人父母的辛苦,没有对妈妈的理解和感恩。那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在我宝宝两个月大时候,我每天就只零零碎碎地睡个四,五个小时,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甚是不佳。有一天,宝宝终于在白天小睡的时候,我坐在窗前想好好喘口气。顺手从书架上拿了本书。正巧拿的是纪伯伦的《先知》。这本书还是我先生第一次和我见面时送给我的礼物,我已经读过好几遍了,还是很百读不厌。翻到了纪伯伦讲孩子的那章,眼泪吧嗒吧嗒地就下来了。他说,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卡里尔·纪伯伦:《先知》第四章(冰心译)

我的孩子不是由我创造,也不属于我。他拥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和使命。他会长成他的生命该有的样子。我既不可预知,也不可控制。我知道他总有一天会像一只风筝一样飞向遥远的天空去追寻他的梦想,我可以做的给予他爱的力量,帮助他发展自己灵魂的潜能。“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虽然这句话翻译成中文读起来有点别扭,但却也是我在当时当日最需要听到的那句话!父母是那张弓,孩子那支箭,只有父母使劲地弯曲自己,孩子那支箭才会有力量射得更远。哪个父母不是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总是被挑战,做自己从来没做过的事,变得更加有韧性和灵活性,变得更有爱心和耐心呢?自从孩子出生后,我先生总说,“你以为我们给了他生命,他其实给了我们新生;你以为我们在教育他,他何尝不是在教育我们。”

我不想要一个“懂事”的孩子,我爱我孩子本来的样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