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里,一个阅读的午后,一个明快的小姑娘,一位沉重的母亲,一段剖析的对话。
午后,阳光正好,带着臭宝去小花园玩一会儿,他撒欢,我看书。这个点儿人不多,臭宝撒欢不至于吓到小孩子。虽然臭宝对孩子很温柔,到底也有不喜欢小猫小狗的孩子或家长。
远远地看到,小凉亭里坐着一位小姑娘,似乎在写作业。她发现臭宝了,停下手中的笔,蹲下来伸出手等着臭宝。我知道臭宝对孩子们都很好,还是喊了一声臭宝。臭宝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快到小姑娘跟前的时候,拐了个弯。小姑娘有点失望。
原来,小姑娘在做家庭作业,征得她同意,我坐在她对面看书。小姑娘长得很灵气,也很会攀谈,落落大方。而且她也很喜欢狗,看得出是真心喜欢。
坐了一会儿,我就发现小姑娘很容易被周围的任何动静吸引。几乎一两分钟就会停下作业做其他的事。我鼓励她,如果她能专心做完一页,我就让臭宝跟她玩一会儿。她答应了。但是第一页明显做不到,第二页也还是不时停顿,第三页的时候,我强调了我们的约定,还跟她比赛看谁能做到更专心。小姑娘开心地跟我拉勾。这一次她做到了。整一页作业,都是专心完成的。
看,其实孩子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家长和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我告诉她,可以跟爸爸妈妈分享她的挑战成功。小姑娘说妈妈在我后面。我扭头一看,她母亲并没有任何开心。告诉我,只是碰巧罢了,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过。
跟小女孩儿的母亲聊了一会儿,我明白,需要矫正的其实也包括母亲。
我们所熟知的皮革马利翁效应,本质上就是,在你心里,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最终对方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暗示在本质上,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的情感和观念。”
小女孩儿是有明显的注意力障碍,但是家长的反应会在客观上加重还是的状况。看上去这么明快的一个小女孩儿,可不能从小就在否定中长大。女孩的妈妈跟我聊了很多,我能体会她的不容易和不堪重负,心疼这一对儿母女。
我们聊天的时候,小女孩儿开心地去玩了,臭宝不知不觉不见了踪影。我喊臭宝回来,小女孩儿听见了,跑过来告诉我臭宝刚才在哪,又跑去找臭宝。但臭宝已经离开了原来的位置。小女孩儿坚持去找臭宝,在小花园里外里跑了两圈圈,居然把臭宝给我带回来了。说臭宝在那边跟落叶玩得起劲。
我很感动。告别的时候,小姑娘很郑重地告诉我,她住在哪一幢,并且要我告诉她我家在几幢。我当然很乐意告诉她。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母女,但似乎彼此都没有排斥的感觉。
每个人释放出来的善意信号,对方是可以接收到的。比如,小女孩儿对臭宝的善意,臭宝和我都接收到了;我对小女孩儿的善意,小女孩儿和她的母亲都接收到了。同样的,这母女俩的善意,我也接收到了。所以,结尾是暖暖的。
青衣想说的是,人与人相处,相互释放的信号很重要。
1.你心中定义的对方是什么样的,对方就是什么样,一定会成为你心中的样子。
2.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有一句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但实际生活中,我总是不惮以最大的善意揣测对方。
3.就像那首歌唱得:“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努力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给生活增加一点爱。愿春光不负人,愿小女孩儿的春天永远温暖。
我是@青衣的书影世界 说书影,聊情感,洞见人生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