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县 无城。 府东北一百十里。【眉批】五水交会,皆通舟楫,为南北往来要冲(衝)之地。中都志。东届淮,潼,西环浍水,南抱漴流,北连沱派。又有南湖,天井湖,香涧湖,三冲湖,蔡家湖,为之外护。周迥重复,可据以守。县志。
(东潼河自州入,迳天井湖,南至铁锁岭入淮。漴河在城南二里。南湖在城南七里,汇众流而成,流为此河,又东流入淮。以上所谓五河也)
编户二十五里,裁减。烦冲(衝),民疲,近多水灾。 旧城在今县东南浍河南岸,永乐元年,以淮患,迁治于西北。嘉靖二十五年,复迁今治。上店巡检司,在西五十里。今革。旧有安淮驿,今革。浮山,在东三十里,介五河,盱眙之间,襟淮带潼,捍塞(防堵,阻塞)水门,为一邑之屏障。元属泗州。本朝改属。梁天监中,曾筑堰于此,以灌寿阳。堰成旋(不久)决,溺者数万人。铁锁领,在东三十里,介五河,泗州之间,与浮山对峙,以灌淮阳。
五河县,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地处安徽省北部,淮河中下游[1]
,东接江苏省泗洪县,南与嘉山县、凤阳县接壤,西同蚌埠市和固镇县毗邻,北界泗县、灵璧县,介于东经117°26′—118°04′,北纬32°54′—33°21′之间,总面积1580平方千米。[2]
五河县因境内淮、浍、漴、潼、沱五水汇聚而得名。截至2016年,五河县下辖12个镇、2个乡,户籍总人口68.3883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4.0315亿元,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54.4007亿元,二产实现增加值54.8853亿元,三产实现增加值74.7454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9.6:29.8:40.6。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6909元。[3]
五河历史悠久,唐代名为古虹,宋朝始称五河。境内曾出土全国最完整淮河古菱齿象化石,其年代为距今约6、7万年前的晚更新世。多处石器时代遗址,霸王城、皇墩庙、汉王台、严小姐墓古韵犹存。《摘石榴》曾获南宁国际民歌节金奖,2008年6月,五河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顺河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街;严氏墓2013年晋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