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日本的传统名字叫“水无月”,但却是除了北海道以外全国进入梅雨季节的月份。水,非但不是没有,反倒很多。据说,中间的“无”字,其实代表日语中的连体助词“之”,也就是说是“水之月”。
6月,也是日本全年中唯一没有“祝日”的月份。传说中“过劳死”也最容易发生。加之这个时期又是阴郁沉闷的梅雨季,和一年过半的反省期。一边感叹时光飞逝“今年已经过了一半了啊”,一边还要应对梅雨的消沉抑郁。
这样想来,6月,还真是让人没什么欢喜的月份。
不过,在这样沉闷的季节中,细加揣摩的话,也是有欢喜之事的:
6月一开场,就是置换衣橱的日子。学校、职场将制服更换为夏服,而10月1日则是换为冬服之日。
也是这一天,是吃刨冰的日子“冰之朔日”。不过,刨冰日这一说虽然古时有之,现在不太流行。不过,爱刨冰的情怀,并不会停止。清少纳言在《沈草子》中就有描写吃刨冰的片段,也是让人很吃惊,原来在平安时代,刨冰就已经出现在生活中了。不过,那时因为冰是贵重物品,毕竟没有冰箱嘛,所以只在贵族间盛行。可不像现在,大家都在吃。
月中的6月16日,被叫做“嘉祥之日”,也就是和果子之日。
据说在很久很久前,仁明天皇在这一天将年号改为“嘉祥”,然后在神明前供奉了16种点心,保佑疾病消除。1979年,日本和果子协会把这一天定为了“和果子之日”,用以除厄、招福。不过,不太常见会大张旗鼓专门庆祝这一天。只是会在和果子专门店、或者商场中的和果子柜台看到商家对这个日子的在意。而且在当下这种物产丰富的时代,吃点心、甜食的习惯,也可以365天、天天不断。
另外,日本每月都有应季和果子,6月的应和果子是“水羊羹”和“水无月”。所谓“水无月”,是三角形的白年糕上铺满整粒红豆的点心。
6月6日,芒种。撒种子的好日子,也是“稽古开始”之日。也就是学点新事物。
梅雨
6月是梅雨季。我出生在气候宜人又干燥的北方,从小到大对“梅雨”很陌生。是到了日本后,才发现这一个半月的湿哒哒的日子,着实恼人。(还有9月的台风期)
梅雨在日文中是同样的写法,只是发音不同,“tsu yu”是通常发音,也会读“bai u”(比较像汉语发音)。最南方的冲绳地区大概在5月多入梅,而东京所在的关东地区通常在6月初。
所以,这一季节的风物诗就是细雨、紫阳花、蜗牛、青蛙、以及悬在窗边的祈晴娃娃。
但稍微能让人心情雀跃的,是可以做梅酒。一到这个时节,就能看到超市和食品店将新鲜又样子讨喜的青梅放在显眼位置,一同出场的是酿酒容器、烈酒、砂糖。被它们提醒的,也自然而然留意起了季节变化。
看漂亮的雨伞。
6月,梅雨来了。雨靴、雨衣、雨伞是离不开的伙伴。正因为天气不好,所以设计得可爱的伞、有品位的伞,就是在这个时候可以换来一些好心情的随身小物了。在生活美感的营造上,日本大大小小的店家总是不遗余力。
比起雨伞更好看的是紫阳花。梅雨虽然讨厌,但是紫阳花开得很漂亮。不管是野生的,家门前种的,还是花店里修剪的,都精致可爱。正是因为色彩寡淡,所以,蓝色、紫色、玫红色、白色的绣球花在灰雨色的幕布中,带着湿漉漉的缤纷。这大概是我对这个季节的色彩印象吧。
因为对镰仓古寺、神社前的绣球花总是很惦念,所以一进入这样绣球花的季节,我也总是想起镰仓,想去那里走一走。
另外,这个时期中花店中也会出现各种明黄色系、各种色系的小花。比起5月母亲节的康乃馨,6月的父亲节时,花店中最常见的是将明媚的向日葵送给父亲。杂货店中堆满了各种柠檬黄和薄荷绿图案、色彩的小物。
走到月末的6月30日,是传统的“越夏”之日。这一天过后,一年的上半年就结束了,所以为了保佑下半年无病无灾,很多人会去神社拜一拜,然后穿过一个叫“茅轮”的、用茅草编织的巨大圆环,来驱邪避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