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说法:生死是文学永恒的母题。生必须置于死的前提下,才变得有意义,值得珍惜。近来站在优秀者的肩膀上,对“母题”有了点触动,用语言做具象的描述,能力尚且不足。简单地说,我只是一种模模糊糊的印象,远远涉及不到永恒。多看,多写,多表达吧。
进入三月来,胡说八道的时候偏多。故事和小说,也在写,但产出不高。往往是写一千,能删除三百。搁置一两天,再删除一百。最后,所剩无几。我好像找到了“游戏”的欢快,并且乐此不疲。
正常生活之外的整块时间被我用来看书,越看思维越发散,简直是天马行空。头脑里出现的东西,过了两天还留着的,写出来就是分分钟的事,而一会就消失了的,就是留不住的,我也不花费功夫去想。如此循环往复,不失为新体验。
与文字相处的两种乐趣,感觉上呢,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