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满意”这句话是期中考试之后,带学生分析成绩时,从学生嘴里听到的,而且不止一个。刚听到时,我确实吃了一惊。一个能考进年级前100,数学只考了80多分的学生,说对自己的数学成绩很满意;一个物理只考了十几分的中等学生,也觉得自己的成绩已经很好了······当老师们为他们的成绩焦虑时,确实没有想到,在学生心里对自己的要求并没有期待的那么高。
八年级是学生心理、行为都极为动荡的一年,现在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八年级就结束了,学生们的差距也确实一点一点显现出来,并逐步拉大。差距出来了,一些学生越赶不上就越不想努力,不想学习,总是要找点儿事儿做来消磨时间,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就特别难管。“我很满意”这样的心理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对于要面临中考的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没有目标,安于现状,就会每天动力不足,成绩肯定是不进则退。那怎么才可以激起这些学生的斗志呢?除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外,还要有一些激励,比如,能考进规定的名次,就可以自己挑选座位,把一定的自主决定权交还给学生。光是老师的力量还不够,我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也要知道孩子的心理,适当的对其严格要求。
上周的家长会后,有一些家长也留下来询问学生的情况,基本上都是一些后进生的家长,甚至有些家长之前明确跟我说:这孩子,我不管他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但在孩子成绩一退再退的情况下,一脸后悔说:“我算是想明白了,孩子学习好与不好,家长真的占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啊,这个孩子在妈妈还没放弃的时候成绩还说得过去,上课还能跟得上,但当妈妈放弃之后,他每天怎么也提不起劲儿,成绩更是不停后退。其实孩子的心里很在乎父母对自己的态度,也是很敏感的,当自己的妈妈都放弃了自己,为什么还要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呢?
还有一位学生,他的妈妈问我情况。本来七年级时,这是一个非常积极向上的孩子,疫情之后在到校,整个人就不一样了,基本是不怎么学习的样子,各种睡觉、讲闲话的毛病也出来了,作业也是草草了事。这些情况我跟孩子爸爸沟通过,但妈妈似乎并不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绝不只是停留在吃饱穿暖上,更要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变化。疫情期间的无节制的玩手机,让这个孩子在学习上落了下来,想要让他重新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还需要费点劲儿。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想要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学习上下足功夫,不为别的,只为能在他们回忆起这三年的时光时,可以不后悔。学生的“我很满意”,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在班主任这条道路上我还要继续摸索,也是只为让更多的学生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