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和中秋双节团聚之际,借助连绵的秋雨造就的休闲时机,我得以宅在家里体会一次集中轰炸式颓废。除了出去外面,就是刷下剧,睡饱觉。
人们说喜剧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是,随着刷的电视剧电影的数量越来越多,渐渐地感觉有些总结就像bullshit,总有行不通的时候,有些事情只能发生在电影里,而现实中却不会出现。
渐渐地,剧刷多了从关注场面到剧情的我,现在不自觉的会把剧中的种种去类比而今的生活,自己的遭遇人们的遭遇,去忽视那些高楼那些情节设定背后共同的人的相处。那个过程有时候是晦涩的,让自己云里雾里的感觉,有时候又是通透的,让人豁然开朗拨云见日。
每一个剧作,刷走的是自己的生活时光,然而,并非全无收获,就像有些人爱在工作中发现工作的真谛,而有的人在旅途中发现自己。有时我把让自己沉浸在剧中作为自己游历世界的工具,借由一个个作品,把自己空降到剧中发生的那些人那些事的身边,而不是以一个观众的视角在得到某些提示的帮助下去观看,而是戏到哪自己人到哪,假设我在当事人旁边,我的遭遇我的反应,我周身的那些人可能的反应。有时候认真的呆一点的方法去看剧并不一定那么轻松。然而,优秀的作品都少不了优秀的故事,每一个优秀的情节都是一次完整的矛盾激化或者人的推动。
于是,我就甚至更直接的假设自己不是去看剧,不是去看情节的,而是去看推动每一个点上演进的故事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像无形的手,他们就像一个带有能量柱的游戏角色,他们之间力量的此消彼长掺半着他们的思考方式和人性特点,共同主演着自己的角色。在每次观察不同人基于自己性格与处理方式的作用上演的不同情景,同时思考自己的理解和反应模式,让人容易沉浸之中欲罢不能。也许这也是我喜欢追剧的一个小原因。
而剧情推动必然带来事件发生,其中可能酿成角色的生死,爱恨。据说编剧有固定数量的段子套路,不同在于更精彩的地方在于他们做出了更好的排列组合。
而对于心爱的剧作而言,虽然明了剧情的发展,矛盾的激化需要牺牲人物,但是死忠粉的时候难免让人痛心不愿意接受。好比有时候特别恨剧中一个人,可是后来剧情让人理解了原委,恨意消退的如此之快以至于让自己产生幻觉,当初怎么不够善良那么狠心。对于情节推动的不同人物命运实则是不同人物的推动下的力量释放,它带来的可能是死亡,或重生,当然这里的重生不一定是生理生命意义上的,虽然宁可相信有时候是编剧要写死某个人,但是情感上虽有释怀却总难接受,就像绝命毒师最后老白的离去。而权力的游戏中,看到雪诺的死去,竟然是默默的痛,发愤的伤心,对于耶哥蕊特的死则是激烈却钦佩的死有所得,在行尸走肉里格伦的死却是无可奈何悲从中来。
然而,人物死了,剧活着,观众还要看下去。生活可不见得是这样,尤其是自己的生活,主角死了,只好下辈子接新剧。所以,看剧也是为了要把自己活的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