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下学期,我作为交换生到文莱大学学习半个学期。从7月份到11月份,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很多人在回忆往事时总感叹光阴似箭,但对我来说,有时候时间像两个咬合在一起的生锈齿轮,艰难滚动。我在文莱生活的每一时刻仍历历在目,记忆如新。
先说我为什么去文莱学习吧。我从小生活在广州,现在读大学也在广州,周围的一切我似乎都过于熟悉,我羡慕来自外省的同学在刚进大学的时候所体验的新鲜感,而我却像上中学一样索然无味。我渴望到另外一个地方探索,认识一个与我家乡截然不同的地方。再加上我总是处于迷茫状态,因此想到新的环境。说句大白话,就是对现状有点不满寻求改变。
至于选择文莱的原因,装逼的说法是在看了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上了一些国际关系的课程后,我希望了解伊斯兰文化,在世界的几大文化中,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伊斯兰文化有点陌生。我家附近经常看到穆斯林,但他们似乎和本地人处于两个不同的世界,极少来往。因此我想通过到文莱学习的机会认识伊斯兰文化。
另外一种实际的说法是我想学习英语。去文莱之前,听师姐说出去学校需要请别人开车,那时我以为是因为路途遥远,而自己能步行一整天,不需要麻烦别人。万万没想到......
当我坐着学校安排的车从机场去文莱大学的时候,发现这个国家很多地方没有人行道,没有私家车几乎出行不了,而学校的外面就是公路。
没图没真相,这便是我学校门前的公路,我的飞毛腿失去了用武之地。我当初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没有人行道!
没有人行道!
没有人行道!
从此出行问题成为我文莱生活的一大主题。我原来嫌倘大一个广州太闷,要到别处玩玩,现在困在几平方米的宿舍自娱自乐。朋友打趣,将自己想象成曼德拉吧......
于是我的大部分时间便呆在宿舍,看着云卷云舒,听鸟儿还有猴子的叫声。文莱的天空很漂亮,经常晴空万里,但再漂亮的风景若连续看几个月总会厌烦。
不过我在刚来几个星期的时候,可有点乐不思蜀。我们中国交换生认识了一位非常好心的叔叔han
han是华裔,他在小学做英语老师。文莱的休息日是周五和周日,han在每周五的下午都开extra class,给有兴趣的学生巩固本周所学的课程。无论是han还是他的学生,他们都自愿在休息日上课,han并没有因为extra class多拿一分钱工资。
han跟我解释,他的小学处于水村,水村的治安一般,住在里面的人不是很富裕。许多老师一听到水村,不愿意到这里教书。而他也有机会到别的学校或者是教育厅工作,但han认为水村的孩子更需要他,他希望给这些孩子希望,不要觉得外界放弃他们而自暴自弃。
为了这些孩子健康成长,han想了各种办法,如刚提到的extra claa,买小礼物激励他们,向政府汇报孩子的进步,使政府注意到水村的教育状况。
当我问到政府有没有给足够资金到水村的学校时,han说我们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推到政府,个人也能做很多事情推动社会前进,然后他拿出一叠的工作报告继续跟我解释。
我忽然想起这段时间在中国很热的一个词——公民教育。han可能没听过这个词,但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位合格的公民,自己有太多东西需要向他学习。
han不但在生活上提供帮助,例如带我们去超市屯粮食(这点很重要!),还经常毫无保留地分享他的人生经历,价值观,我从中也增加了不少认识。
学业篇
前面说到我刚去文莱时乐不思蜀,的确,我斗志昂扬,尽管也遇到不少挑战,但自己能沉着应对,见招拆招,问题总可以迎刃而解。
既然我想了解伊斯兰文化,选择一门关于伊斯兰的课程就是必须的。我所修读的是给大四学生开设的伊斯兰历史课程,在选课之前便听说尽量上大一、大二的课程,大四的module就自求多福吧,而有关伊斯兰的课程在当地学生看来也是出了名的难。
但自己认准的事难以改变,我就偏向虎山行吧。
在文莱大学,除了正式的课程外(lecture),还有辅导课(tutorial)。上这门课的老师Dr.Frank要求,辅导课上一位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论文做展示,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每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将记录下来并记入成绩。
听到这,我的内心有十匹草泥马奔过。先不说我英语口语咋样,我这英语听力差得听不懂别人问什么,那我又如何回答问题呢?!(希望我的英语老师没有看到这一段)哎,英语学不好,老大徒伤悲!
还有,在第一节课上Dr.Frank便开始小测,在地图上标出索马里、利比亚、土耳其等国家的位置,而那时的我除了知道印度的位置外啥都没答出。(希望我的地理、历史老师没有看到这一段)
从此我每个星期阅读大量关于伊斯兰的阅读材料,先不说它的一句话有十几行那么长,里面的一些单词连词典都查不出,为了弄懂文章涉及的背景知识,自己也额外搜索资料。然后赶在星期天前根据阅读材料写两篇论文。
事实上,老师要求一个学期写四篇论文就好了,但由于tutorial的问题是围绕阅读材料,如果理解透了材料,自然更容易回答问题,而写论文无疑加深对材料的了解。于是我要求自己每篇材料都要写论文,尽管每个星期都担心做不完自己定的任务,但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结局你们当然猜得到。
每次上tutorial,我都感觉自己是上战场,因为需要与文莱学生抢答。同学是穆斯林,且处于伊斯兰国家,自然对伊斯兰的了解比我深,再加上我蹩脚的英语,我以为自己定“战死沙场”,但抱着“死得光荣”的决心,老子豁出去啦!
想不到自己像打了兴奋剂似的,回答问题的次数每次都排在前几名,有时还能拿第一,哈哈,看来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没有什么攻不破。(我是不是太得瑟了)
Dr.Frank是一位超级棒的老师,每次都在我的论文中加批注,触发我更深的思考。在课后的交流中,老师还会根据你的问题引申开来,举更多的例子开拓学生的视野。另外,老师很真诚地分享他的想法和经历,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他都给予我很大的指点。
这门课程不仅增加我对伊斯兰文化的认识,也让我思考很多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像老师提到,国家中的某一地区呼吁独立,两者都可能打出民族主义的旗帜,此时又应如何看待民族主义。
过往我更多关注国内事务,对国外了解甚少,如今我第一次去了别的国家,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情况,如东南亚地区的历史,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我渐渐具有国际视野。我现在仍知识浅薄,但Dr.Frank给我打开了一扇门,我以后也继续前进。
Dr.James是我上媒体课程的老师,Dr.David是英语课程的老师,他们和Dr.Frank一样,都是特别优秀的老师,我特别幸运能够成为他们的学生。
在学术会议上,Dr.James把珍贵的提问机会给了我,而Dr.David提供我一些额外的阅读材料。特别令我感动的是,在学生递交的论文中,Dr.James写非常多的批注,字里行间是老师密密麻麻用铅笔写的字。
在文莱大学,几乎每一项作业,展示,lecturer和tutor都会给学生feedback,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需要改进,从而下一次有更好的学术表现。如果学生愿意努力,老师很乐意push你。
这里不见浮躁之气,没有巨大的评职称、写论文的压力,重视教学质量,以学生为本似乎是应有之事。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些人时间观念不强,迟到好像是无足轻重的事。上课通常推迟十分钟(应该算是准时的),有时甚至半小时。当我来到空荡荡的课室,总以为是不是课程取消。
校园篇
既然说了学业,后面就展示一下文莱大学的图片。
每到星期五,很多穆斯林到清真寺礼拜。这一天的中午12点到下午两点,文莱的所有商店必须关门,如超市,餐馆。
文莱一共有三所大学,UBD,UTB和UNISSA。我所在的学校是UBD,即文莱大学,旁边是UTB,文莱科技大学,UNISSA全称是Sultan Sharif Ali Islamic University,是文莱最年轻的大学,它提供法律课程。
下面的图片是UTB,隔壁家的学校。
UBD和UTB都被森林围着,背后就是山丘,听说有学生还爬到顶峰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