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在简书看到一篇文章“你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此生”(就不说作者了,)文章结尾,举例王国维自杀。
我不禁笑出声。
因为王国维,不是我等屁民可以自以为了解的。岂不往脸上贴金?贻笑大方。
这里首先要明白一个大环境,就是简书,我有时候浏览其中文章,有“简书一小时,世间已过千年”的感觉。全部都是励志,其中教人读书的最多。(惯例,作者不提。)我看到他拍的照片,桌上堆满了书。我斜眼一看,都是类似“一年赚200万,你还差多少。”、“写作速成。”、“如何快速阅读”、“写作秘诀”等,类似的书。然后开班收徒,教人写作。趋之若骛者,如同过江之鲫。既然是过江之鲫,也无非成就他人美梦。
因为,你看过那条鲫鱼成名的?最多也必须是鲤鱼,偶然能跳过龙门。可是龙门在哪?怎么跳?什么时候跳?跳过去之后,就一帆风顺?
鲤鱼都还有这么多问题没解决。
何况,你TMD还是鲫鱼!
基于此,整个环境都在读书。当然,这是好事。开篇提到的作者,文章开头提到,读书的目的是遗忘,(他说很久不看论语,或者经典,我真怀疑是不是偷懒。我自己的体会,这些书都是摆在我的案头。经常翻阅,每次“其义自见”、“顿悟”都是翻开书,闻道书香味,才有体会。我不知道他说的遗忘,是什么境界?可能他有村上春树的记忆力。)
最后他举的例子,说书读多了,依然过不好一生。
比如王国维自杀。
王国维给他儿子的遗书说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让人为之动容!
当时北京大学多次要他去当教授。(我现有水平,却评不上普通教授。)多次拒绝,后来做了溥仪的老师“行走南书房”。最后还是胡适聪明,通过溥仪下旨,让他去清华任教。
写到这里,大致明白,真的要追究王国维的死,只能说死在清的怀抱。
根本就是想殉国!
相当于箕子做出“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的诗句后,遁迹山林,不愿做周的顺民。武王,难道不是明君?可对箕子来说,就是侵虐家园的混蛋。
那么王国维,也是如此。“违心苟活,比自杀还痛苦。一死明志,较偷生还更乐。”(梁启超评)
王国维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坐觉无何消百日,更缘随例弄丹铅。”做学问,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日子。加上时局的动荡,学者看透时事,却无力改变的无助感。
最后投身昆明湖,一了白了!
是壮举!这在西方人看来,是逃避,是自私的举动。但在中国人看来。是气节。
此等王国维,岂是随便可以举例,说没有过好他的一生?真是燕雀安知鸿鹄!
所以下次举例,请三思。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