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技术3:梦、幻想和游戏的使用
先来说梦
“弗洛伊德称梦是通向潜意识的捷径。我们不提问,也不寻求梦中疑惑的答案,我们只是简单地记录来访者与梦有关的想法。梦的形式显露了来访者的内在客体关系。”、“我们认为个体的梦是与夫妻、家庭或团体的移情交流”
无论是在客体关系语境还是在经典精神分析的语境中,治疗师和对释梦表示好奇的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治疗师将梦作为治疗中的一部分,需要治疗师与咨客共同探讨的一部分,而对释梦好奇的人,将梦视为焦点,并认为梦是可以一个直接通往另一番世界的那道门!
在心理治疗中,咨客通过梦,一方面隐晦的表达着治疗中的唤起和触动,另外一方面,呈现着在治疗中咨客与治疗师之间的关系模式与咨客内在客体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移情模式的表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卷入梦境的治疗师同时需要面对和审视的自然少不了自身的感受,那可能就是反移情的表达和出口!
再来看幻想
“幻想看上去是内心领域的个人化表达。”、“共享幻想是一个治愈的体验,这对夫妻而今可以超越偏执-分裂位态的功能特征水平,进入到抑郁位态中,他们开始能够承认丧失的客体。”、“来访者的联想被用来理解与潜意识幻想相联系的意识层面幻想的意义。”
幻想,它对面站着真实,而之间却往往隔着一道深渊,无法逾越!我的理解中,幻想和梦的区别在于,幻想是主动压抑的状态,意识处于警觉状态,尽管在幻想的缝隙中看到压抑的痕迹,但是仍然是难以觉知更难以破除的泡沫;而梦是压抑的变形呈现的状态,更多的处于意识松解的状况,更容易通过自我觉知,以及治疗中联想表达的方式进行探索!
书中举得案例是关于性幻想与虐待狂的,在案例中我感受到明显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以及治疗师在呈现案例过程中,呈现重要结点而不得不忽略具体细节的问题,案例直接带给我的感受就是,直接、安全,具有稳固的治疗关系以及良好的共同的觉知意识。通过促进个体幻想表达分享的方式,缓解幻想给咨客带来的内疚感、以及内在压抑状态,同时也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因为对幻想的内疚而对咨客的伴侣形成的潜在的背景性的感受传递,以及由此带来的压抑感!
还有关于游戏
“儿童在关系的背景中学习,当他们在游戏的时候,重演发生过的事情,也预演将来的角色。他们喊叫乱跑,这帮助他们处理焦虑,他们在得到乐趣的同时呈现了自己的内在客体关系。”、“从他们关注玩具的方式中,我们可以推测洋芋他们的抱持性环境的类型;从他们对玩具的选择中,我们可以知道他们的情感操作的发育水平。”
相比起梦和幻想,显然游戏更加倾向于儿童的治疗,在儿童的游戏中洞察家庭的动力关系,以及家庭动力模式为儿童带来的什么样的内在客体,通过关注家庭动力,调整家庭动力模式,为儿童提供一个更好的关系模式环境,以此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根本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我们发现,其实梦、幻想和游戏,都是在不同侧面关注内在客体关系,关注关系模式带来的人的体验以及情感上的问题,在治疗中甚至有时候你无法分清你到底是在通过游戏、幻想,亦或是梦,来进行工作,因为他们之间有着殊途同归的意义和模式。
第十八章 短程治疗
“短程治疗和单次的面谈咨询要求我们一直关注于焦点,而在长程治疗中我们可以自由的寻求多种途径。短程工作中的关键是对症状和动力学主题保持一致的双重焦点。使用询问、澄清和解释在两个区域之间游移。”
这一章在精神分析治疗模式中为我们开阔了另一种视角和可能,对于一些无法接受长程治疗的咨客,短程治疗以直接、高张力的模式促进一种反思甚至转身的可能,其实是以一种集中澄清的方式帮助咨客囤积大量的过冬食物,有待咨客在整个冬天慢慢吸收与消化。
前期在症状和动力学主题保持游移的状态考验咨询师的洞察准确性、客观性、以及经验的积累,而后续咨客能否有吸纳、消化的可能,对咨客是个不小的考验。这让我想起T分享的在医院做了八次治疗的,梦想致力于传播心理咨询的那个咨客,典型的短期治疗,在治疗中以解决症状、引发促动、在结点上卡住并给予镜映的方式呈现,把剩下的留给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