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自译17-19

原文第17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最好的人君,百姓只知道有他;其次的人君,百姓亲近并且称赞他;再次的人君,人民畏惧他;更次的人君,人民轻蔑他。信任不足以凭借,总有失信的时候。最好的人君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成功了,百姓都说我合乎自然。

原文第18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大道被废弃了,才提倡仁义;聪明智巧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出现忠臣。

原文第19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返璞归真,抛弃自作聪明自以为正确的主观性见解,根据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虑问题、认识问题,人民可以获得百倍于现在的好处;抛弃名义上的仁和义,真实地为人处事,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不珍贵难得之物,盗贼就不会出现。智慧、仁义、财物不足以作为治理社会的规则,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人民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感言:

这三章,可谓是一气呵成,从太上至我自然,再至大道废有仁义,再至绝圣弃智、绝学无忧。再看今天的中国,这三章仍是如此振聋发聩,对今天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今天的中国和2千年前的中国,都是逃不出“集权”的实质存在。又以苏俄来论,想“十月革命”也不过是顺延了沙皇俄国之制度而已,变换了些嘴脸罢了,而沙俄那时号称过欧洲的宪兵,但苏俄开始实行的思维之禁箍与斯大林的清洗并发散革命,却令欧洲震惊,转而恐惧,有所谓的“铁幕”其实于“巴黎公社”时就有,苏俄时应该已是形成,非二战后也,邱吉尔所说,铁幕,是号召团结也。有是不难理解我们的孔丘远征了,也就是对世界说声;“我们不具备革命性,这样你们就别管我家里的事情了,好吗?”而已而已吧。有他妈什么软实力呢?自欺欺人而已而已。说起这个权利集中,苏联比我们落后到姥姥那里去了,也难怪不复存在了。但他给东方的儒家文化提供了转型的现成轨道。

十九章是十七章之“其贵言”及“太上”境界的如何能够达到,也即“是以圣人行不言以教”的具体再说明细节,又是对十八章之诊断后,开出了药方子。十九章之文字是对十八章的思维延伸拓展后,对于人类社会应该如何的智慧人生,他给出了他的思考答案,也是继二章、三章及“刍狗”精神等的树纲提契指导后,以他习惯的思维方式,为后人们指出路径。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从字面理解,前句是把后句“民利百倍”之“民”排除在外的,明显“绝圣弃智”乃专指,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民利百倍”,这是一般点的语文老师都是可以解释明白的。只是“民”之于中国历史,于贵族、士大夫及普通知识分子的眼里算个什么东西呢?从独尊后中国文学的历史记载看,除了杜甫等三五人外,其他都是极其乏善可陈着,对于“人”的尊重于关怀,都是神道碑般的风雅颂与功名录了,是没有到达过《诗经》的三分之一处的。一直的目中无民,见到李老子的“绝圣弃智”,当然惊出来一身的冷汗,未免就是痛恶指毁了。其实虚惊的。老人家那有功夫搭理酸儒呢,老人家一心全在“百姓”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阅读: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暖阳_1332阅读 186,699评论 4 81
  • 血缘关系无非就是我们常说的“家人”“亲戚”之类有着共同或者近似的血脉,也可以说有着更多相似基因的群体之间较血缘之...
    大林dalin阅读 2,461评论 3 51
  • 水融明月可几时,不老孤云会有期。 闲得一生消几物,数何光景化为诗。
    徐一村阅读 292评论 1 14
  • (一) 天赋与爱好,到底是什么关系?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喜欢一件事,然后不断做它,然后会熟练,坚持不懈,就会成功。...
    月岛啊阅读 261评论 0 0
  • 工作的傀儡,我们总在自我敷衍,明明很不好,却要装作励志青年,充满斗志
    甜格格阅读 31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