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为什么要用工具?
通常,如果是阅读一本纸书,我们需要的工具很简单,一支笔,一个本就可以了。笔,可以是记号笔,为方便标注书中的重要信息;也可以是一支墨水笔,甚至是一个铅笔,为的是在书的相应位置上,写下你的体会,理解。然后再用一个笔记本,记下你从书中学到的知识,也就是记笔记。
据说,台湾作家李敖的工具是一把剪子,书读过以后,会把书中的重要部分剪下来。因为书有两面,万一两面都有重要的信息呢,因此他会购买两本同样的书。
从上面说的来看,阅读的工具当然可以非常简单。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写篇文章,专门来谈阅读的工具呢?因为这个时代要求我们对阅读有更高的要求。
现在出现和很多电子阅读器,可以方便在阅读器中存入大量的图书。也有大量的软件,可以实现手机阅读电子书的功能。我们今天讨论的,是用工具实现普通纸书无法实现,而我们又非常想要的功能。
比如,李敖可以把书剪开,然后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剪下来,贴到一个新的册子里,变成一本李敖定制的图书,这叫做把书读薄。那么
有没有什么办法,不用这么麻烦,直接在书上划线,然后把划线的部分自动变成一本书呢?
当然有。
这就是我做的《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的划线标注,我只需要划线,就会自动生成一本新书,新书的内容就是我所有划线部分的集成。
有意思的是,这里还自动记录了阅读的日期,具体到几点几分。我们看到,这本书,是2016年7月11号的晚上10点半阅读的前言。每一次的阅读都有时间记录。
我们通常阅读纸质书,会直接在书上做些读书笔记,那么,这些读书笔记能不能也自动变成一本书呢?
当然可以,不仅能够变成一本由笔记构成的书,而且还能够对应你读过的书的相应的原文部分。

这就是我在读《盖洛普科学家告诉你,三个细节决定健康》这本书的时候,做的笔记,红色线框的部分,就是笔记的内容。这些笔记,就是阅读过程中,直接在电子书上做的,然后会自动变成一本书,这本书由书划线的部分,跟我做的笔记一起构成。
我们看到,通过电子的方式实现李敖剪书的功能,还不用浆糊贴,也不用剪子剪,一切都是自动完成的。
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如果能对书的背景了解更多,对书的作者了解更多,那么对书本身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把所有跟这本书有关的背景整合起来呢?当然有了。

这个页面一共有五个链接,都是跟《smartthingking 》有关的内容,分别是:
smartthinking 这本书的笔记,包括划线部分和笔记部分,自动形成的一个文档,可以输出成pdf文件。点击链接直接就可以看到笔记。

作者的网站,是关于改变习惯的。点击可以访问这些网站资料。

作者在网上做的一个音频节目。点击可以听这些音频。

作者的大学资料。点击链接可以直达。

我通过这本书,输出的一篇文章。

这样,我们就把一本书的背景,全部联系起来。可以通过了解文章背后,书本背后的信息,了解作者,了解作者崇尚的价值观,作者擅长的区域,作者在擅长的区域还有哪些其它的延伸。对你读过的内容,有更精准深刻的认识。
阅读无需太急,稳稳把一本书读好,问问把每一篇文章读好。那总匆匆忙忙的结果,就是熊瞎子掰苞米,一事无成。
有人可能会说,别人一天读一本书,如果我慢腾腾读,不是要被彻底落下么?
当然不是。有一个事实,是很多人不愿意去面对的,那就是,书并不会因为你读的快,就自动跑到你的大脑中去。所以,慢是种策略,当你能把一本书读透。当你开始读第二本书读时候,你发现就容易很多。这就像学习英语,很多人急着看很多,但是就是没有效果。其实慢下来,读透一篇文章,你的速度才能慢慢变快,否则,每一篇文章,你都是坎,数不清的坎,永远处在一知半解中。
读好一本书,并不是把书读内容全部记住,也不可能全部记住。而是把你想要的东西全部吸取过去。
你还可以无限增加相关的背景。这种方式,纸书是无法做到的。
使用工具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搜索。
我们经常会遇到想一个例子,好像在哪本书里,就是想不起来,或者某个方法,有三点,记住两点,第三点说什么也想不起,也忘了是哪本书了。
通过我们的工具,就没有这种烦恼,想要的东西,信手拈来,如果你写文章,用我说的这种方法,你会大呼过瘾。太方便了,想要什么,一搜索就来了。
你可以随时搜索到你的划线的重点,搜索到你的笔记,搜索到你收集的各种例子。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内容。因为我们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
我们平常,不可能随身带着电脑,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实现电脑,电子书,平板,手机上的所有笔记,划线,各种整合的信息能够同步起来呢?当然有。我们现在提供的方法,就是能够实现手机,电脑,平板,电子书的同步。
那么,什么工具能够实现上述这些令人无法抗拒的功能呢?
多看阅读+印象笔记,就可以全部搞定。
如何实现电子书划线部分和笔记部分自动收集到一起?
把多看阅读软件,绑定印象笔记,就能够实现阅读划线的部分,以及所有的电子书上的笔记,跟印象笔记随时同步。
下图是阅读《定位》这本书,在印象笔记上自动汇总的重点和笔记。

下面这个图,就是《定位》这本书在电子阅读器上显示的界面,跟印象笔记收集到的完全一致,只是多了没划线的部分。

大家都知道,印象笔记,可以实现不同平台的同步,包括手机,电脑,平板之间。因此,你就实现了各个平台的读书笔记的同步。
你用电子书做完了笔记,然后想要浏览复习,就可以打开电脑上的印象笔记来看了。
或者,你外出办事,空闲时间想看看你看过的图书的划线部分或者是笔记,掏出手机就可以搞定。
综上,我们看到,使用工具,究竟给我们带来哪些纸书无法带来的便利。
把你所有的重点内容,以及你的笔记,整合成一本新书,实现把书读薄的梦想。
通过关键词,可以在电脑,手机,平板上,极为方便地找到到你做的笔记,你做的重点标注内容,这对于纸书来讲,是无法形象的巨大的工程。
给你的阅读,建立一个立体的背景资料,可以通过点击链接随时访问,太方便了。
这是瑞田慢阅读的第二篇关于阅读的方法论之《工具篇》。欢迎加入瑞田慢阅读,建立自己的高效阅读系统。
读过100本书,不如读透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