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需求、还款来源、违约成本是传统视角下小微企业信贷的三要素。因此,即使尽调体系没有更多的深入创新,也应实现信贷审批必要三要素调查分析。
1、基于营运资本周转验证的借款需求分析
小微企业信贷多为支持流动性的经营贷款,因此基于经营周期、现金周期的规律对营运资本需求与缺口的分析是最为直接的借款需求分析方法。借款需求最终表现为营运资本缺口,间接驱动因素可能是固定资产投资、季节性与临时性流动资金需求。简单的概括,竞争与成长需求引致投资需求,投资需求引致营运资本缺口。
从产融长期合作的角度讲,有效监控贷款用途是校正客户合作态度的必要手段,因此对贷后的资金实际使用要进行必要的监控。而鉴于小微信贷的流贷本质属性,营运资本测算与分析是尽调人员必修专题。
2、基于经营利润验证的还款来源判断
最理想、最健康的还款来源是经营利润的累积。尽调人员最为关注的就是经营利润能否作为有效的还款来源。经营利润验证由此成为最为关键的授信依据问题。经营利润验证的直接思路是,在营业收入验证的基础上按照损益表的顺序逐项剔除成本、税费,形成利润估测。进而加回折旧与摊销,测算经营性现金流,来评估还款能力。粗略省力的做法可以是结合行业平均水平修正净利润率加以概算。
间接的思路是,结合经营利润的使用和流向运用逆向思维验证经营利润的规模,比如新增资产(固定或流动:机器设备增加、库存与应收增加)投资、负债的减少额度等。实务中,通常要求运用多种验证方式交叉检验。
顺着经营利润验证的直接思路逆推,营业收入(经营规模)验证成为了第一个关键问题,也称为“现场首验问题”。具体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根据销售报表、客户订单、交货记录、税报记录、关键材料和配件采购与领用、绩效工资、结构性费用等资料进行验证。其逻辑与利润验证相仿,需要多重方式交叉检验、合理修正。
需要强调的是营业收入的结构性问题。两种结构性问题不容忽略:一类是完税收入与非税收入的结构性问题。这是小微企业税务不规范现实状况决定的,对非税收入要进行合理的验证,否则对营业规模的估测失真;另一类是高利润收入与低利润收入的结构性问题。这也是小微企业经营实情,除了不同产品类别的利润水平差异,谈判能力弱、获利稳定性差也是这种结构性问题的主因。不同的利润贡献率决定了对收入规模的验证不能一概而论,小微企业经营中出现有规模但低利润或无利润的现象也并不少见。
总之,对还款能力的判断主要基于对企业净利润水平的判断,对利润水平的判断基于对经营规模的判断。传统的信贷思维是,如果有充足的净利润作还款来源,即便是借款人可能会因扩大规模而占用还贷资金,贷款的安全性总是较强保障的。因此,贷后风控的第一道防线就是监控这种盈利能力是不是可持续,关注盈利弱化趋势的出现,警惕财务费用蚀空利润的状况。
3、基于资产累积验证的安全保证判断
资产累积是历年利润累积的表现,因此对信贷安全性的保障作用是长期性的。如果这种长期保障可靠性得到有效验证,在长期的信贷合作中,即便短期的经营出现波动或劣化,也不至于直接危及信贷安全性。资产累积是最大的违约成本,有恒产者有恒心,即是此理。
理论上讲,资产累积直接验证是对资产项目精确盘点的评估汇总,间接验证是对历年经营利润按照远粗近细原则逐一测算后的累加,间接与直接两种方式交叉验证。现实中由于经营数据的不健全和遗失等问题,逐年累加经营利润难以实现。只能结合近年累积情况推及整体的合理性。量化实证的不足就只能依靠经验与逻辑来弥补。套路性的做法是:结合行业发展历程及其典型年份的盈亏状况进行必要的修正;结合经营历史中重大投资行为(比如买地建厂、购置设备)、大额资金出入(各项大额贷款的初始时间与余额变动情况)进行阶段性封闭验证,从而证实或证伪企业家相关的陈述。
总之,有关企业资产累积的验证离不开利润累积的直接验证与资产生成的反向间接验证,两者之间的交叉检验,总可以给出一个验证的结果,尽管模糊性较高。
从信用贷款的角度讲,对资产累积的验证还有诸多要点需要单独强调。首先资产直接验证过程中,应坚持审慎性原则进行评估,尤其针对流通性、变现性较差专用设备、呆滞库存、不良应收,要有必要的减值修正,宜紧不宜松;其次,关于净资产的表现形式也会影响信贷安全的保障性效果。
有效的风控就是在资产累积的保证作用和依经营能力而决定的授信上限之间谋求恰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