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直对老雾是只读其文,没见其人,所以一直以来,总觉得能用如此辛辣犀利的文笔,一针见血的揭示人生道路,剖析人性的肯定是一个干脆利索、风趣幽默、阳光帅气的年轻小伙子。不料,原来是带着眼镜,斯文大叔型。
一简友在评论区留言说:得到这些深刻领悟的哪会是年轻小伙呢。这些不都是从踩过的坑,摔过的跤,流过的血泪,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里面得来的,没有半世出走,怎么混成个明白通透哇。。。时间是一副良药,治得好年少轻狂。
我不知道老雾,踩过多少坑,摔过多少跤,亦或流过多少泪,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每个成功者背后,都有着常人难以言喻的努力和付出。
亦如《战狼2》火爆的票房,是吴京用整个生命,全部心血,那几个月日日夜夜换来的。
亦如老雾穿越古今的故事,普及各个领域的知识,风趣的文笔,深刻的总结,没有熬过N多个夜晚,看烂N多本书籍,是无法做到的。
所以老雾说: 人要持续努力,才能提升自我。
所以老雾说:只有努力是不够的,最好再知道点努力的规律和方法,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的发展。
所以老雾说:什么样的人能够成就事业。是对生命的无比热爱,是你要有足够的抗压能力,是千万不要把自己太当人看,是你一定要对别人有价值,是要有荣誉感,有责任感,要有旺盛的求知心。
2、
今天是学习雾满拦江的第八天,除了要有心里的认知,还是要学习文章的。①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引出一种状态,并用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专业讲解,证实。
如《你要相信生活会改变》里:
用李斯被杀的故事——引出“赵高为他设计的这个调教模式,极类似于现代心理学所设计的习得性无助实验。”——从而用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实验,来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如《跨不过去的是苟且,跨过去的是远方》里:
先讲伯根索尔、索罗斯和乔布斯的故事,然后用专业人士,权威人士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心理学院教授威廉.尤尔的研究成果来验证。
如:心理学家说:那些遭遇逆境就瘫软如泥的人,其实是把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完全弄反了。
讲故事是为了引出作者的观点,而用专业知识,专业实验,专业名词进行解释,如心理学、经济学、物理学等,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文章的信服感,更有说服力。毕竟大多数人们,都特别相信专业解释,权威验证。
②眼观八路,耳听八方。
老雾的故事选材多样性,多方面搜集素材。
书上的,知乎上的、博客上的、新闻上的、老雾都涉猎。权威的、专业的、高质量的、快餐的、刷屏的、低俗的,老雾均看。
所以,老雾随时随地,能用不同人的不同事例,不同语言为自己的文章、观点服务。
这样既避免了自己的一味说教,还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如名人名句:孔子的弟子子贡曰:“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吴晓波说:“再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老子:“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如《为什么有些人勤劳却陷入贫困》中的一段:
“昨天,网络上有个火爆火爆的热贴,火兄不知其名,总之他发了个这样的贴子:
在菜市场买了只鸡,让肯德基帮我加工成全家桶,我付加工费,没想被拒绝了。
真的很喜欢肯德基的口味,但是爆出过太多的负面新闻,所以想用自己带过去的原料可能更安全一点,没想到居然被拒绝了,我当场石化了……
德克士、华莱士也做鸡,但口味真心不如KFC,一个全家桶卖64元,刨去原材,我给30元加工费也不算少吧?做过装修的都知道,大头是材料费。
贴子发出后,一些网友的回复:
1,我拉了几吨钢铁去法拉利产线,让他们帮我加工一辆法拉利出来,没想到被拒绝了,我当场石化,加工费又不少你们。
2,买了块牛皮,让LV帮我加工成包包,我付加工费,没想到被拒绝了,我当场石化了,加工费又不少你们。
3,我买了一块布去爱马仕,让他们给我做成衣服,没想到被拒绝了,我当场石化,加工费又不少了你。
4,我买了一车砖,到万科售楼处想让他们给我盖成一个房子,我负责加工费,没想到他们竟然拒绝了,房地产企业就是牛啊!
5,我买了几包纸,拿到印刷厂让他们帮我印成钞票,他们居然把我送到警察局,我呸,又不是付不起加工费,牛什么!
大家在这个贴子面前,感受到了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所以开怀大笑。但很可能,这只是一种比较普遍性的贫困思维认知,只不过,大家表现的场合不一样罢了。”
③故事用到极致,随便两句一个故事,穿插于评论之中。
体现故事上的,详略得当,有增强评论的可读性。事例和道理相结合,增强评论的说服力。
如《跨不过去得是苟且,跨过去的是远方》中最后一段评论里穿插的小故事:
“有人说:不要跟我说人生理想,戒了。
但梦想还是有要的,万一实现了呢?
1990年时,俄罗斯经济崩溃,一个中国人到俄罗斯朋友家做客。大鼻子穷惨了,饭菜只有俩土豆,一小撮果酱——可是,桌布洗得一尘不染,玻璃杯擦得晶莹剔透,主人穿着烂到露肉的衣裳,手持刀叉凛然而坐——穷且益坚,决不斯滥,这就叫诗和远方,是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出香气的贵族精神,也是人生追求的极致。
人生终归是要奋斗的,奋斗归奋斗,怕就怕心不甘情不愿的怀着满腔悲愤,弄出张苦大仇深的嘴脸,隔八百里看到你,犹自透出一股子冰冷的寒气。
所有人都要从最低端起步,哪怕你亲爹富可敌国,但你继承不来他的能力。人在这世上赢得尊重,只有靠自己的人格与才干。穷家孩子成长所走过的路,富家孩子一米都不会少,全都要走过来。
诗和远方,意味着我们知道确定性的规律而努力,知道不确定的规律而耐心守望,旷世名著《基度山伯爵》的结尾称,人类的一切智慧包含在这里:希望与等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于确定性中守候不确定性,于必然性中捕捉偶然性,于努力中静候机遇,于希望中沉静等待,这就要求我们提升自我努力的质量。苦大仇深的努力也是努力,但带给人的观感低劣,质量可疑,会让我们过久的停滞于苟且期。而心怀乐观的希望,才是种高品质的努力,它会更大概率的让我们跨越苟且,直达诗和远方的明丽境界。”
④适当引用数字,可以体现语言的真实性,让文章有信服感。
如《跨不过去得是苟且,跨过去的是远方中:
“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心理学院教授威廉·尤尔,花费了三年的时间,研究人在逆境时的表现。 结果发现,约有43%的人,遭遇逆境后神清气爽,愈挫愈奋,矢志奋起,最终成就了事业。 约有46%的实验者,遭遇逆境之后,顿时一厥不振,半死不活,这辈子就算交待了。 还有约11%的老兄,好象有点迷迷糊糊,逆境也好顺境也罢,都没什么感觉。以前是什么样子,以后还是那模样。
这几类人,他们在思维认知上,有什么差别没有?
还真有!”
如《穷孩子如何站在富人堆里》中:
“是人,对生存急切而贪婪的欲求,导致了环境被破坏。女孩计算过,一个人活一辈子,要吃掉大概4头牛,15头猪,21只羊,1200只鸡,13000只鸡蛋;洗澡7000次,消耗10万吨水……一个人一辈子产生的全部生活垃圾40吨。除此之外还要大便三吨、放屁36立方米……
想象一个坐在40吨垃圾、3吨大便之中的人,女孩颤抖着写出计算结果:如果没有工业化,中国只能停留在奴隶制。在清朝,一个人需要911个奴隶无怨无悔的劳作,才得活得象个人样。工业化后,20个人就能够让一个人过上体面的生活了。
女孩第一次意识到,她的脑子里,被不知什么人灌进了可怕的垃圾,让她无视工业化赋予她的自由与尊严,固执的跟社会规律对抗。
然后她开始想,还有什么社会规律,被她那奇怪的脑壳拼命反对的? 是社会化大生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习,继续。
议论,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