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归藏易》卦序逻辑
按着前面分形图以及对称性的这个思路,《归藏易》的卦序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规律呢?
根据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关《归藏》辑本、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归藏》辑本、参考王宁《传本<归藏>辑校》、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等对传本《归藏》卦名转换为通行本《周易》的卦名,并补齐相关辑本中遗漏的卦,得到的《归藏》卦序如下:
上经30卦:坤、乾、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艮、震、大过、颐、困、井、革、鼎、旅、丰、小过、中孚、临、观、萃、升;
上经34卦:剥、复、无妄、大畜、睽、家人、节、涣、蹇、解、损、益、咸、恒、夬、姤、巽、兑、离、坎、谦、豫、归妹、渐、晋、明夷、既济、未济、遯、大壮、蛊、随、噬嗑、贲。
将这个卦序,按着对称性的规律排列到分形图中,可以得到下图(注意,下图夬、姤,蛊、随,噬嗑、贲与上述顺序不同):
同样可以发现这里面的规律性与《周易》卦序有相似性,上经的30卦都在下面三个三角形里,下经34卦都在上面三个三角形里。而且也有对称性,但不如《周易》卦序(见下图)彻底。
因此可以推断,《周易》的卦序逻辑是参考了《归藏易》的卦序逻辑的:
其一、《归藏》、《周易》卦序都是俩俩成对,遵循非覆即变原则;
第二、《周易》卦序继承了《归藏》部分卦序内容(即前十四卦的顺序),如果前十四卦次序确定了,并且将三阴三阳的咸恒卦放到下经之首的话,根据这十四卦之间的错综对应关系,三角塔的结构大致就定下来了;
其三、该卦序的前十四卦中,所有卦都是含乾坤(三爻卦)的卦,或者互卦是含乾坤的卦,在上经中除了个别三阴三阳爻卦组以外,所有卦组都是含乾坤(上卦或下卦),或互卦中含乾坤的;
其四、由该三角塔结构决定了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这样就完成了由《归藏》卦序到通行本《周易》卦序的演绎、构建、修订(下图)。
回顾上述过程,可以推断周文王推演《周易》卦序的时候,即便不是采用了上述的分形三角形方法,也是采用了一个类似的方法从而达到了相同的目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现有的《周易》卦序在三角塔分形结构中是十分有规律的,也就是说通行本卦序符合三角塔分形结构。
2 其他各卦序的分形规律
就分形规律进一步观察,其实伏羲先天卦序符合横向(或圆形)层级分形结构(上图),京房卦序与连山卦序都符合八宫分形结构(下二图)。因此,分形原理是所有卦序的共同特征。
这种处处体现了分形与对称思想的卦序,将“阴阳和合”的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系辞》说“一阴一阳谓之道”,两两相偶,非综即错符合对立统一思想,三角塔结构以纯阳、纯阴(阴阳分离)为左右两底而以阴阳交叉平衡的既济、未济为顶点,体现了“分阴阳、致中和”思想,也蕴含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正—反—合”三段式的道理。
这套卦序的起点是伏羲64卦卦序,吸取了《归藏易》排列卦序的逻辑,并将其中的对称性体现的更为彻底,更好的体现了“阴阳和合”的思想,既有对伏羲正统的继承关系,又有对商代“失去天命”的批判。因此比之前《连山》《归藏》的卦序更加深刻,所以也更能体现“天命”之所归。这套体系被孔子等人掌握之后,能够流传至今,影响了诸子百家以及秦汉以后的两千年,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实属我辈之幸运。
最后致敬先人,也感谢郭顺红、孙利两位先生,让我等后学在2000年后窥见了先贤圣人深刻的思想世界,最后再欣赏一下这阴阳和合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