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静待花开
年初,火了一档节目叫《中国诗词大会》,忽如一夜春风来,朋友圈里刮起了一股全民国学风。从李子琳到武亦姝,一下子举国上下诗兴大发,求知热情高涨。于是,告别电视很久的我,也跟风看了两期节目。讲真,节目的确不错,看过后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而且会随着攻擂打擂的环节时而紧张时而唏嘘,对选手们的博学与智慧钦佩不已。看完节目,不禁会产生一种“自己说话也变得文绉绉”的错觉。(偷笑)
随后,我遇到了这本《一剪宋朝的时光》。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是“诗词大会热”的衍生。但,其带给我的,远远没有止步于此。
1 外貌
=> 不知为什么,我有些看不惯节目中那些刻意装扮成古人的选手。如果真的具备才子佳人的气质还算尚可接受,但大部分给人感觉是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与现代的舞台和比赛的气氛很不搭调。让人生出一股“哗众取宠”的反感,吟诗一定要穿成古人吗?那如果去打猎还要不穿衣服了不成?
=> 而与《一剪宋朝的时光》的初遇,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惊喜。淡雅、古韵。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扑面而来,不可言表。恰逢2.14收到的快递,就更给这本书带来了不一样的意义。
2 形式
=> “诗词大会”的主要形式是攻擂打擂,相对于以往单纯吟诗对句的节目,在收视率和影响度上的确产生了质的飞跃。但是国学真的需要如此你争我夺地才能发扬光大吗?想来古代的科举制度最终搞出了“八股文”的特色产物,诗情画意在功名利禄的影响下,荡然无存。自然,现代娱乐节目无法与当初的功名相提并论,但正如罗胖在跨年演讲上说的,这是一个需要“占位”的时代,“知识IP”成为了众多学习型人群的最终梦想。而在电视节目中的频频曝光与优异成绩自然就成为了实现梦想的捷径。但,与诗词无关。
=> 《一剪宋朝的时光》是一本书,是需要读者静静品味,逐字逐句赏阅的。这里没有“抢答器”,没有“找错字”,有的只是一篇篇千年前文人的诗句与作者的婉婉道来。开始,我会在平时看书的环境中翻阅,但发现这种阅读是没办法入脑的。嘈杂的环境只会让自己不断地走神,无法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无法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相思离愁。
“和白落梅一起,闲居室内,煮茗听雨,在一卷宋词里,与尘世风景相忘。”
唯有在安静的午后,一杯清茶陪伴,舒展卷页。在菲薄的流年,尝饮故人相思,少了一丝浮气,多了一份遗世的静美。
3 内容
=> 诗词大会,是诗词知识的比拼,有速度的较量,有正确与否的判断。恰巧看到的一期节目,胜出擂主是一名刚刚参加过高考的当地状元。是呀,只有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的洗练,才能适应这种以娱乐为幌的电视“高考”。比如,遇到拿不准的题目,“状元”会根据做题技巧用排除法判断出正确选项,而不是从诗句的含义出发,参照当时的历史背景等元素去体会作者的创作心境,因而判断出答案。
=> 讲真,看到这本书之前,我对作者一无所知(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在看完一章她的文字后,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什么样的女子能写出如此让人安静悠远的文字呢?
一个带着梅花气息的女子,端雅天然,安静无争。开创了“唯美传记”的畅销书领域。
也许,真正沉下心读诗词的女子,原本就应这样大隐于市吧。
书中,让我一直念念不忘的是贺铸的这首《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从小生活在北方的我,没有真正经历过“无日头”的梅雨时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情景也只能在脑海中凭空想象一番,然后根据书中的细枝末节寻找端倪。
这首词中,唯独“锦瑟年华谁与度”颇为撩人情思。当你读到这里,脑中出现的是谁?而此人现在身在何处?如在身边,自是彼此的福分。而倘若远在天边,从此化作心头一颗朱砂痣,也不啻为另外的一种人生感悟。
流光偷换,繁花似雪,落地生尘。
“试问闲情都几许?”无论谁人与君共度,时光一样飞逝,来不及揶揄,顾不得蹉跎。我们眼中只有那无涯的青草,漫天的飞絮,密麻的梅雨。抓不住,留不得,不能回头,也无需回头。年华来的时候,没有召唤,走的时候,亦无须诀别。
在作者看似闲庭漫步的字里行间,有词句的赏析,作者的生平往事,爱恨情仇的情感经历。或平淡安稳,或快意风流。也许就在那一刹那,触动你的心房,仿佛回到了那个“一阕词换一壶酒的朝代”,于琵琶弦上道出一曲乡愁。
如果说,诗词大会给我们带来了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兴趣,那么,请你一定要沉下心来,继续踏上自己的“诗词之旅”,而不是轻易地止步于所谓的“对抗比拼”上。否则,你失去的不仅仅是原汁原味的古文学,还有所有关于那个“剪不断,理还乱”朝代的秀美绰约,云淡风轻。
-END-
静待花开
80后宝妈每周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下方红心,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