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周杰伦事业跌入低谷,陈奕迅被质疑趁机靠营销上位

导语

那一年,靠营销上位的歌手陈奕迅,难以收获大众的好感。


周杰伦事业跌入低谷,陈奕迅被质疑趁机靠营销网文上位

《这十年,有多少人从周杰伦到陈奕迅》这篇文章在2011年火爆了QQ空间等社交媒体平台,在周杰伦声望跌到生涯最低谷的时期,一度将陈奕迅捧上了华语乐坛的顶峰,风头一时无两。

其实,我当时也看了这篇文章,是很抵触文章里的行文逻辑和营销套路的。


先把周杰伦狠狠地捧一下,好让周杰伦的粉丝心里舒服,失去防御心理。

接着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

开始捧陈奕迅了,说陈奕迅是灵魂歌手,听陈奕迅的歌是成熟深沉的表现,灵魂能得到升华。

而周杰伦的歌是给小孩子听的,没有深度没有内涵。

也是得益于中国众多网友的跟风,没有主见任由他人带节奏,在这种网络环境下,这篇网络公关文居然将陈奕迅给捧红了。

也得益于听众已经对火爆了十来年的周杰伦产生了审美疲劳,导致很大一部分杰迷还有很多听众开始疯狂地粉陈奕迅的歌了。

他们以为进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找到了灵魂的栖息地,不成想也只是暂时地尝尝鲜,依然像过往那样幼稚地为自己编织一种高尚的错觉罢了。

并没有逃脱出青春的懵懂,却用伪装出来的成熟为自己意淫出了一个历经沧桑的成长者的空间地带,不过是为那个虚假的幻象做了一次壮烈的陪嫁而已。


我当时天真地以为这是周杰伦的前粉丝,转战到陈奕迅的新粉丝阵营中了。品着文章的文采和感情,老以为是资深乐迷、骨灰级追星族了。

现在看来,不过是营销上位者的惯用伎俩罢了。

这种营销文的套路就是通过踩周杰伦而去捧陈奕迅,效果对于当时那种网络跟风环境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2011年之前陈奕迅也有名气,但是这篇营销文对陈奕迅职业生涯的登峰造极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所以,从2011年陈奕迅开始爆火之后,本人对他始终没有好感,虽然他也有挺多经典歌曲,也有翻红的资本,但还是不怎么听他的歌,实在喜欢不起来,挺反感的。

营销有毒,营销的败露则是毒上加毒,以至于让人的精神“萎靡不振”,对营销所追捧的人提不起兴趣,让人想把他判入精神世界的大牢,永久拉黑。

写在最后的话

我想说的是,这些年过去了,我在周杰伦的地盘里,始终没有到过陈奕迅的富士山下。


况且这些年过去了,时间也证明了一切,谁才是笑到最后的人,想必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了。

靠营销上位的明星,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靠实力行走的江湖,地位是永垂不朽的。

营销网文是娱乐圈常见的一种竞争手段,也请广大网友擦亮双眼,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而丢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end--

作者:愉悦的右脑,用文字愉悦右脑,享受创作。欢迎关注我@愉悦的右脑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