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元满足自己”的小思考

三种“要”:必要、需要、想要。

毫无疑问我刚才去买鸡爪就是“想要”,我就想吃卤菜,爽一把,fuck the world!

写完后去看电影《沉睡魔咒》。

自从知道了这三种“需要”(在长投小白营学到的,减少不必要开支),我更清楚了自己所买的东西是哪一种。

我问自己“不买会死吗”,在卤菜这里是“不吃会死吗”,下楼去买之前。我的回答是“不会”。

但我毅然决然要去买,fuck the world,打破束缚,天天条条框框可真不爽。我确实没有收入,确实快还不起下个月的贷款了,但我要买。不买不吃,我觉得现在都要无聊地活不下去了。

————
我买了上楼来,弄晚餐,炒的包菜(酸)和菜饭。她俩都不是很饿,没有她们吃的荤菜,不过居然还是没有吃完菜——中午的剩菜。

自从成为家里饮食担当,每餐都要考虑到全家人,荤素搭配、熬汤、换口味,变着法子弄着吃。

基本上前一天吃过的菜,第二天不会吃,至少过一天再吃。想想,偶尔会两天都吃一样的,但也隔了一餐。比如昨天吃过的包菜,今天中午绝对不会吃,下午再吃都还好一些。

然后,更多的是隔一天或两三天之后吃。

炖汤也是,起码一周一次。之前怀孕和产后一月,尤其是产后一月,基本上每每天炖汤,排骨、大骨、鸡汤、猪蹄...... 换着花样炖清汤。配菜也是,土豆、莴笋、海带、萝卜(青、白)、山药...... 好多好多。

现在想想,我做饭做了好几个月了,现在已经到了做家庭餐全OK的程度,成了个小厨师。

————
再回来,之前说到“想要”,我打破束缚,打破对破产的恐惧和担忧,买回来鸭头、鸡尖和鸡爪吃。
吃的特爽,就像压抑后的爆发,而且味道确实很好吃的,很舒服。

这一次“放纵”让我明白了:想要的、想做的、想吃的、想玩的都要去做,这才是活着最大的快乐和意义。

清琦也说过,

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即便贵,那也开心、幸福。如果为了价格便宜或省钱,买了低价的替代品或不买,那一点也不开心,活得很憋屈。

(非原文,大致是这个意思)

追求自己想要的、跟随内心的声音,这比钱更重要。就像我这次,只花了16元就满足了自己(还有富余)。这16元会加速我的破产?这16元会让我家庭完蛋?

不会。不会。绝对不会。

相反,这16元让我饱饭,这16元让我更有力量和冲劲,这16元让我更自信。

————
我还没吃饱,肚子是那种不实的感觉,还要吃点东西。

话说我写了好久了!还没到20分钟?
还有1min47s,差不多。

这样的话,以后想写,特别有写的欲望和冲动时,来个20min写作。

赞,你太棒了,小金金。

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